尚无转基因玉米上市
中国农业大学用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试验田面积15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试验田前竖着一块“BT-799抗虫玉米”的牌子。据介绍,该玉米由中国农业大学玉米改良中心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转化体已进入生产试验阶段,田间性状显示该转化事件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要求”。牌子下方附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和农业部颁发的安全审批书。
记者发现,农业部的安全审批书显示,项目试验规模为北京市15亩,吉林省15亩,有效期为2013年5月21日至12月31日,有效期只有7个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介绍,该安全审批书与平常提到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不同,后者相当于拿到一个学位,前者只是修了一个学分,有效期满后要继续申请才能继续种植,做下一阶段试验。
赖锦盛表示,目前国内已有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但还在品种审定和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许可审批阶段,尚未上市,所以普通市民还吃不到转基因玉米。
网友带孩子参加试吃
除了“BT-799抗虫玉米”,试验田中还种着目前东北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先玉355”,以及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相比之下,转基因抗虫玉米遭虫害更少。
网友们走进试验田,掰了几筐已经成熟的转基因玉米。按规定,这些玉米不能自行带走,而是由工作人员统一加工,并对玉米包衣进行集中处理。
现场还有两个孩子的身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带着妻儿一同前来,37岁的电子工程师林敏华也带着6岁的儿子前来试吃,他在微博上看到活动消息后就主动报了名。
林敏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应该为转基因“正名”,带儿子一起来是为了让身边认为吃转基因食品“断子绝孙”的人们看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是谣言。
专家介绍,这个品种的转基因玉米主要作为饲料,既非甜玉米也非黏玉米,但当煮熟的玉米出炉后,现场不少网友纷纷赞叹“很香”、“好吃”。
活动发起人方舟子则表示,无论是品尝转基因大米还是玉米,科学上没有意义,因为其安全性早已被证实,“美国人从1990年开始吃到现在,根本不需要再找一批志愿者尝尝这个东西安不安全。”他指出,试吃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实验,确实是一个“作秀”。
方舟子提到,网上流传的“吃转基因玉米后老鼠长肿瘤”等,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的谣言,尽管在美国吃转基因食品很平常,但在中国,这是首次组织普通市民品尝转基因玉米,因此科普意义很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