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只干了“一件事”:尊重和敬畏
盘点自己回国担任科主任的这二十多年,姜埃利教授坦言自己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尊重和敬畏。
在二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台面干净整洁,这个微小的场景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从德国学成归来成为科主任的那天起,姜埃利教授就将“德式理念”在科室进行推行。
“我身受德国思维的熏陶,他们严谨的精神正是我们医疗行业迫切需要的东西。”在姜埃利主任看来,“德式理念”的核心是对患者的尊重和规则的敬畏,不论是医疗质量安全还是科研与教学都将从中获益。
不走过场,标准操作一点样都不能走……1992年推行“德式理念”因要求过于严格,姜埃利教授形容当时自己是大家最不喜欢的人。
20年过去了,所有的规矩都变成了自觉与习惯,大家真正看到“德式理念”带来的成绩,姜埃利教授如今变成了大家喜欢的人。
“对事不对人,我这样做肯定是对的,扭转大家的理念也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患者的尊重也被姜埃利教授植根在科室的日程工程中。
“病入膏肓的患者放弃治疗我们会选择尊重,在人文关怀这方面科室很讲究。安抚而不是不践踏,德国人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这一点我们真正学到手了。”
如今,同行来科室参观学习,很多人都会当场决定派人前来学习取经,除了新技术之外,科室的管理也成为重要“加分项”。这点让姜埃利教授引以为豪。
“他们来我们这进修的时间都很长,我们这里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很多。”
要有“工程思维”
肾脏病是最为典型的慢病之一,探索对患者的管理成为业内的“新风向”。
在姜埃利教授认知中,管和理不是一回事,肾脏病患者的管理是个“大工程”,要进行分段,明确哪段是“重点工程”,不能主次不分一把抓。
“管的前提是理顺,理顺肾脏病患者的治疗线条。患者很多是医盲,管的时候就应该普及疾病、治疗知识,这样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的不同阶段、不同疾病治疗方法不一样,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将管和理两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高效治疗效果。”
姜埃利教授认为,当前最为急切的是对医生进行“洗脑”,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认知。
“不能再被动挨打了,理念要往前移。医生和好医生的区别在于前置,预防为主、干预治疗提前。医生的观念要转,不能应付日常工作。”
目前,二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在全市率先开展血液透析患者网络化管理,提出透析患者的五星管理模式,提炼患者的质量管理指标,总结数据,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获得天津市卫健委攻关课题的资助。
中心血液透析患者最长生存时间为40年,平均透析龄为10年。作为天津市血液透析质控挂靠单位,姜埃利教授表示一定要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区域血压净化的整体质量,实现区域一体化、均质化。
科室主任说
问:京津冀一体化,对于科室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姜埃利教授:三地联动一体将会形成合力,实现对整个北方地区整体水平带动。通过质控联盟会议,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开放交流才能进步发展这是行业的规律,闭门造车只能落后。
问:在保证血液净化质量与安全方面有何经验?
姜埃利教授:安全是医疗的底线,“院感”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业内被曝出因为操作不当在血液透析时发生不良事件,这让人很痛心。安全和质量源于提前防范和责任意识,在我们中心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杜绝群体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问:科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
姜埃利教授:培养高素质的医生。这不是一句空话,医生影响患者,有什么样的医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患者和治疗结果。另一方面要让医生有荣辱感和获得感,为科室发展凝聚人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化繁为简,以服务病人为核心,医疗、护理、收费一站式解决,化验、取报告无需出病房。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