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更多患者留在基层?8月1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四届基层医疗卫生大会上,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处长刘利群提出了从“服务环境、服务功能、服务质量、服务管理和动员社会参与”五个方面的理念,通过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强化人文关怀,为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基础。刘利群强调,基层医疗在发展全科的同时,也可以尝试进行适宜基层的专科建设。
改善服务环境 提升患者信任度
很少会有人否认改善一家医院服务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温馨的环境不仅给予患者最直接的舒适感,更能增强信任程度,从而提高医疗机构利用率。
刘利群说,目前,不少社区医院的挂号、分诊和药房都已经采用开放式窗口,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医院也能实现一人一诊室,并且拥有治疗室和哺乳室。在方便安全方面,很多社区在逐步建立自助检测设施自助挂号、查询、叫号系统,设立防跌倒等便民设施,这些都是改善服务环境的好方法。
完善服务功能是下一步医改“重头戏”
长久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更多时候是在强调全科队伍建设,然而随着居民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专科水平不足成为社区遇到的棘手难题。将社区功能定位于公共卫生,还是公共卫生与专科建设两手都要抓,成为如今从业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基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医疗功能弱化,大家在努力发展全科时必须承认,全科医生实际掌握的技能并没有完全明确的界定,全科医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健康问题,比如说大量外伤的清创缝合、取出喉咙卡的鱼刺,缓解被风沙吹过眼睛的不适等,都需要专科知识,医护人员具备更多专科知识,才能留住更多患者。”刘利群强调,完善医疗服务功能将成为下一步基层医改的“重头戏”。
提升服务质量 增进医患互信
不可否认,基层目前仍需要发挥社区卫生优势和特色,来弥补技术短板。基层卫生从业者良好的精神面貌、标准的服务用语和优质的医患沟通方式,有助于提升医患互信。
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刘利群说,连续性服务是社区重要特色,各地在主推责任制服务和签约服务,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划片包干,与居民签约,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卫生服务模式。此外,基层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来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内部管理 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从管理要效益,培育、发展机构文化,不断积累,建立品牌效应。
在刘利群看来,管理可以出效益,每名优秀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好的经营理念,并能带出优质团队。刘利群认为,在人才管理方面,基层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在文化建设方面,则需要在医德医风、价值观、团队合作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动员社区参与 最大发挥协同效应
“因社区而生,为社区而存”,动员社区和群众参与,才能最大发挥协同效应。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离不开社区的参与,除卫生计生部门外,更多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包括民政、养老、妇联和残联等。与此同时,社区医疗机构还应得到街道、居委会、驻区单位的支持,让这些部门参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活动。
另外,刘利群发现,发动志愿者,组建患者俱乐部、健康俱乐部等组织,也成为很多地区建设特殊社区卫生中心的重要“推手”。
扫一扫,下载健康界APP& 关注健康界微信公众号,医疗圈一切热点新闻尽在您的“掌”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院副院长谢瀛华理事长中国大陆在医疗资源紧绷的情况下,医改需要一个出口。我个人的建议,以我多年经营的社区医学、家庭医学和全科医师的概念,以及我从美国得到的概念,应该要推动双向转诊。这并不代表基层医疗层次比较低,基层医疗要走入高品质时代,必须由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好好辅导他们选择模式的创新。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