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把握好新医改的机遇,解决卫生发展遇到的问题。”在刚刚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内蒙古卫生厅厅长杨成旺这样说。
杨成旺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公共卫生不安全因素增加。手足口病、甲型H1Nl流感等新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明显,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在内蒙古,传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生活方式疾病、生态环境疾病、损伤、中毒、职业病等对人口健康造成明显危害。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内蒙古慢性病例数已达630多万。
内蒙古的卫生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短腿”,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08年内蒙古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内蒙古2003年以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得到明显控制,增幅远低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但因为费用高、设备环境差、手续繁琐等原因,仍有43.9%的居民对门诊服务不满意,47.9%的居民对住院服务不满意。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深化医改,各级政府也在力推医改。”杨成旺表示,内蒙古将抓住深化医改的有利时机,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使各方面的思想观念转变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上来,使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上来,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利益追求。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冼雪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甘肃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