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春节提醒:胡吃海喝要不得警惕心脑血管病突袭

2010-02-15 09:38: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万家团圆时刻,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电话声仍此起彼伏,每一个电话都连接着不幸。

  同一天,还有个患者老张,男,62岁,管城区老市民,也是个高血压患者,大年初二上午,看到孙子一直在院子里放炮,他曾亲眼目睹过放炮伤人的情景,于是出去制止,不料孙子不听,儿媳妇见状,抓了把扫帚上前打了孩子一下,这下把老张心疼坏了,就责备起儿媳妇来。儿媳妇很委屈地说:“你是为孩子好,我也是为孩子好,打他一下又咋啦?”老张生气地说:“孩子说得打不得,我的孩子我都没动过一根指头,孙子咋能让随便打?”二人发生口角。老张一时激动,上前几步,想把儿媳妇手里的扫帚夺走,不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顿时不省人事。拉到医院一看,竟然是脑出血!

  “脑梗塞和脑出血都是中风,88%的脑梗塞患者常年高血压,而100%的脑出血患者常年高血压。”王新志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冻不得、气不得,这两个发生在大年初二的病例很有代表性。对于过节的人们来说,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

  中风之于春节

  据介绍,在寒冷的季节,老年人最容易患上中风,而春节期间老人中风率又达到最高峰,是平时的3倍左右。过年了,老人与儿孙团聚,心情欢畅,由于过分兴奋、激动,可使血压上升,导致中风;春节大摆宴席,迎亲待客,大鱼大肉,可使体内温热内蕴,进而导致中风;美酒,作为友谊的信物,能增添兴致,少饮无妨,一旦超量,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脑动脉挛缩,从而导致中风的发生;春节老人们操办家宴,烦心劳神,搞得精疲力竭,这也是导致中风的原因之一;春节期间,大家欢笑娱乐往往通宵达旦,严重扰乱了老人原有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血压的稳定,使血压骤然升高,导致中风的发生。另外,冬春交替之际,患上中风的人就比平时多得多。中风的发生不是单纯因素所致,像天气变化等因素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但其他原因如果控制得好,中风的发病率则可大大降低。

  避免中风有讲究

  如何避免中风呢?王教授说,保持血压正常最重要。

  对于需要常年服降压药的患者而言,切勿盲从“大年初一不吃药”的传统说法,一天不可断药。同时,不能忘记锻炼。体育锻炼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方式。春节为期一周,锻炼应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

  对于需要常年服降压药的患者而言,切勿盲从“大年初一不吃药”的传统说法,一天不可断药。同时,不能忘记锻炼。体育锻炼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方式。春节为期一周,锻炼应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

  同时,尽管是在节日期间,也一定要讲究合理饮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食物,多饮水,少吸烟,荤素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少饮酒。应该避免误区,比如“吃鱼好”,但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大量食用,预防中风应该选择有鳞的海鱼,避免选择无鳞的鱼类如鲇鱼,因其含有过高的脂肪,不适合中风病人食用。肉类选择原则上是牛肉不如猪肉,猪肉不如羊肉,羊肉不如鸡肉,以此类推。

  心情调理也很重要,要学会“不迁怒”,一是不将怒迁于他人,二是不将怒迁于第二天。俗语讲的“一场大气气出个脑出血”并非危言耸听。

  中风之先兆

  中风有何先兆呢?王教授指出,许多中风的初期症状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比如不明原因的头痛,伴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复视、口唇麻木、言语笨拙等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一定要快,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给患者带来的将是终身的残疾甚至死亡。比如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6个小时内,条件适合的可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不留后遗症。

  心梗突发之后怎么办?

  医生没来时可做心肺复苏抢救

  “如冠心病人突然意识不清或无呼吸心跳,在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不能乱抬动已经昏迷的病人,更不能抓住患者拼命摇晃哭喊,企图弄醒。”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杜廷海说,“患者的家人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如何做呢?杜廷海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去枕,头后仰。解开病人的领口、领带及腰带等束缚物。

  先猛捶患者心脏几下。抢救者右手握空心拳,从20~25cm高的地方,垂直向下捶击胸骨下段1~2次,每次1~2秒。

  之后,就要“开放气道”了,来清除口中污物及呕吐物。可用一手的拇指压舌体,其余四指握住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食、中、无名指呈弯曲状,从口腔一侧沿黏膜插入到咽喉后方,由对侧挖出异物。如果患者颈部无外伤,用仰头抬颈法(抢救者一手下压患者前额,另一只手放在下颌骨下方,将颌部向前抬起),抢救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只手下压前额,使患者头后仰,颈部抬起。

  下面就要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了。用压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鼻孔,要捏紧不能让漏气。深吸一口气,双唇紧贴并包绕患者口部,用力吹气,使胸廓扩张。吹气后,观察患者呼气情况,吹气频率为14~16次/分。

  同时施以心脏按压。抢救者跪或站在患者右侧。先找准按压部位。用食指和中指沿病人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处,另一手食指及中指两横指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中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就是按压部位了。以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置于此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双肘关节伸直,两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胸骨下压3~5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部,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1,反复进行。人工呼吸与按压次数比为2∶15。

(责任编辑:李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杨秉辉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肿瘤内科

杨秉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医院院长,多年来从事肝癌的临床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课题,负责编写我国“肝癌筛查的技术方案”,是我国肝癌筛查工作的主要开创者之一。1985年因“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因“肝癌二级预防的评价”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近十余年来积极推进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并热心医学科学普及与健康教育工作。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主编《肝胆肿瘤学》、《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与进展》、《内科治疗矛盾》、《现代内科学进展》、《全科医学概论》等专著及《家庭保健百科》、《战胜癌症》等科普著作计50余册,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文章近千篇。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