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才发展问题较多 人才培养是根本
39健康网:在这次论坛中,有专家指出了卫生人才发展不足的地方,包括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您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
卫生部人才中心主任助理张俊华: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说医学院校数量不够,也不是说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够,而是我们现在卫生人才队伍数量不少,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为什么呢?因为在咱们700多万卫生技术人员里面有那种没有经过医学教育、卫生教育的占了大概15%,就是我没上卫生院校,但我在这个队伍里工作的占了15%,这15%在哪里呢?是在社区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严格来讲这些人是不应该在专业人员的岗位上来工作,这是一方面整体素质不高。还有这里面中专毕业的占了大多数,50%以上是中专毕业的,本科毕业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这是整体水平不高。
另外,地区分布不公平、不均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卫生人才医生也好、护士也好,哪一个地方生活水平高、待遇好,为了体现自身价值会从比较贫困的地方向比较富裕的地方流动,从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这就是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的卫生人才的数量要高,这就是人往高处走。这里面突出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在政策设计方面考虑的不够,作为政府部门,我们是作为人才服务机构、研究机构,可以为政府提建议,提一些政策的建议和研究的结果供政府去决策、参考。
但我们要建议政府部门对人才的分布要通过政策,一个是要有好的政策,第二个是要有和政策相配套的激励。有两方面的激励,有经济方面的激励,也有精神的激励。光偏重资金激励还不够,道德教育方面刚才王部长也讲了,道德教育有精神的鼓励在里面,表彰也是一种激励,这样人家才愿意到那些地方工作去。
我们面临的问题很清楚,有很多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合格的职业助理医师和职业医师。现在我国也在做试点,中央财政拿出一笔钱来,让8个省市去招聘已经有职业资格的去缺乏职业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已经做这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试点要进行评估,评估效果好的要继续保持做下去,如果效果不好要进行调整。但这试点是为了长远的制度设计收集证据。2008年开始做试点的,2009年我们做了第一次的评估,现在所有招聘医生的信息都在我们卫生部人才中心。原因也知道,但是怎么针对这些原因制定有效的政策和一种激励的机制,这方面需要政府来下决心。
卫生人力资源突破传统概念的范围
39健康网:随着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人才这个概念不断的扩大,从之前传统的从医疗的医生、护士,到现在出现了比如健康管理师、从业基因行业的高新技术的人才,我们也一并的归为卫生人才,针对这情况,卫生人才中心有没有相应的调配措施,让新的卫生人才队伍都能享受到卫生人才方面的政策扶持?
卫生部人才中心主任助理张俊华:卫生人才的定义是很广义的,从专业方面考虑现在考试系列是116个专业,但医生方面也有分很多,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越分越细,这是很传统的分法。但是从广义的概念是所有直接或者间接为人类健康服务以及保护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的疾病康复等等所有有关的人员都是叫卫生人力资源,这是广义的概念。有的时候一个保姆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有一些卫生知识的运用,也是和卫生人力有关的,这是广义概念。但是你刚才讲的健康管理师、康复师也好,这是由人事部批准的新的职业、卫生行业所特有的,也可以说是卫生人才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叫职业技能型人才。如果我能解决问题,我有这个技能,我能胜任这项工作,那么都可以定义为卫生人力资源或者是卫生人才。
人才卫生中心可以发挥人才市场的机制,哪里需要人才,哪里有人才,有什么标准,我根据这个标准帮忙配备。第二个受卫生部的委托我们也在做这些人员是否符合这个要求考试、评价,叫职业技能鉴定,这些工作我们受政府委托,这是属于政府职能。做的主要工作一个是人才的评价、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从初级到中级要考试,中级到高级也有考试。但中级到高级的考试不是全国统一的,初级、中级的考试是全国统一的。考试、培训、人才发展的事业、国际合作、政策研究这是人才中心所能做的一些工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