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怪症状:爱清嗓子
爱清嗓子是心因性抽动症作祟
9岁的亮亮(化名)最近支气管哮喘又发作了,经过用药止喘,可是经常出现单声的咳嗽,就像清嗓子一样,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仍然不好,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孩子竟然患上的是心理行为引发的抽动症。心理医师指出,最近在门诊连续接诊了好几例患儿,表现都是咳嗽不太明显,普通炎症用药仍然不得缓解,最终确诊是患上了抽动症。
据悉,9岁的亮亮是过敏体质的孩子,这次感冒后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经过治疗,孩子的喘息是治好了,可是家长却发现孩子有了些异样,爱清嗓子,喉中频繁发出清嗓子的声音,到南京几家医院,一直被诊断为"慢性咽炎",经过抗感染治疗,效果非但不明显反而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该院儿科主任确诊,孩子清嗓子的习惯不是咽炎,而是抽动症。
专家提醒家长,抽动症是儿童较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亮亮属于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收缩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口吃等等,在门诊上常常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
抽动症可能是躯体疾病、心理障碍、遗传及环境等综合因素所导致,需在心理医生指导下,患儿按医嘱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怪症状:经常拉稀
经常拉稀原来也是"心病"
元宵节刚过完,"上班族"的脚步都匆忙起来,医院的内科门诊也变得异常繁忙。昨天上午九点钟,记者在南京市某医院门诊看到,前来看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将近20多人,该院消化内科医生表示,这两天该科的接诊量在不断增加,除老人外,中青年人也比较多。他们大多是一些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因为经常腹痛而去做检查,却查不出原因。
今年3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外企主管,别人眼里他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可最近他却感觉精神越来越差,胃内有种无以言状的不适感,平时吃过饭后肚子就会发胀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胃痛更加严重。
原来自从他年后上班以来,各项业务总结和计划相继而来,各种会议安排也特别多,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时常有种焦虑感。有时胃里就会有种发烫的感觉,这几天他发现自己变瘦了,睡眠质量也很差,吃饭也没食欲,消化也不好,一遇到产生情绪紧张的事情就出现拉肚子,到市第一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典型的胃肠神经官能症。
据消化科专家介绍,此类疾病多是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胃肠道方面并无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当患者产生焦躁情绪时,身体分泌的胃液酸性会更强,胃黏膜就承受了更大压力,导致胃痛。
据南京市某医院心理门诊主任介绍,节日后上班,不少人会因心理焦躁不安,出现了"节后抑郁症"。因为白领节后又面临原有的高压环境,就会出现暂时性的适应困难,抑郁情绪导致肠胃功能很差,在心理学上被称做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也就是说,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心理问题借助身体的不适反映了出来。
专家建议,"上班族"要善于控制情绪,处事豁达大度,不钻牛角尖,这样才能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
(责任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