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这一现实问题
如果让我再次选择的话,我依然会选择当一名医务工作者。
现在,很多医生家庭不让后代学医的直接原因,就是“医闹”这个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屡见报端,国家培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医学人才竟然一朝被根本不认识的暴徒杀害,实在令人扼腕……
三四年前,如果说让孩子学医,光是我爱人这一关就过不了。当初,因为我们医院出现了摆花圈砸医院,逼护士下跪等暴力事件,学法律的爱人只要有关于医闹的新闻,他都密切关注。关注点是“如何避免在医闹中不受伤害”。他的哲学是,“单位离开你可以,家离开你天会塌下来”。
曾经有一段时间,爱人只要有时间就坚持接送我上班,并时刻提醒,下班之后不要在单位多逗留;坐诊的时候不要背对着门;看见有暴力倾向的家属或者患者记得立刻脱下白大衣等等,他时刻在提醒我,要保护好自己。
学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女儿刚上高中时候,爱人不时地提醒女儿,“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孩子,长大了千万不要学医”。我一时语塞。而今,面对孩子的执着,爸爸的意见却转变为支持了。
针对学医的辛苦,爱人对女儿说,各行各业都有利弊得失,也都有风险和收获。只希望孩子一生,平凡幸福,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能摸爬滚打出一片天。爸爸在反复考虑之后,明确表示,作为一名理科生,学医能学得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不怕失业,也不用依赖别人。
范文正公有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生本身就是受人尊重的职业,过去是,未来也是,孩子未来从业已经是5年、8年乃至10多年之后了,届时一定会比我们从医的这个时代进步更多。只要够努力,坚守底线,就一定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医生。
最终,女儿坚持填报了一所211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全家人都尊重她的选择。
如果有人就学医问题来咨询,我的建议是:学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1年中科院及工程院新增的赵玉沛、郎景和、于金明、王学浩、葛均波等人长期从事临场工作,在普外科、妇科、肿瘤化疗及肝移植方面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