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73亿成年人患精神疾病 呈“低龄化、白领化”趋势,男性偏多
2009年,仅杭州市七医院一家,门诊量就达到了11万人次,其中青壮年成为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
这个现象不仅是在杭州。广州从2006年开始进行的一项精神障碍抽样调查显示,在8000名广州常住人口中,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5.76%,而20多年前,精神病患病率仅为1.27%。相关人员说数据还显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高发群体,以青壮年为主。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去年6月,媒体报道最新精神疾病流行学的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到15%,有1.73亿成年人患有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
患病人群呈现“低龄化、白领化”趋势。低龄化主要由升学和就业压力带来的,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孩子从小就被视为家庭中心,与外界接触、沟通减少,容易出现多动症、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
加上城市竞争加剧,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20-40岁的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压力。焦虑、心理紧张的状态随时需要调整,否则就会演变为精神疾病。
沈鉴清医师回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去年一年从我坐诊的情况感觉,男性患者还是比女性略多一点,可能跟男性在社会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有关。有的男性碍于面子,不愿意把有些事说给别人听。长久积累在心里,很容易积成心病。”
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各种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例如上学时,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工作时,有人际交往、工作上的压力;婚恋时,有恋爱受挫的情感问题;有子女后,还有教育子女、扶养老人的精神负担等。
沈医师表示:“各种各样的病症特点、诱发因素都有。人的心理活动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可能一种或多种因素刺激作用,会让人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
精神疾病病因是个谜 但症状控制得好,病人仍能正常生活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还是个谜。沈医师说:“遗憾的是,目前反映出来的都是精神疾病的诱因,但真正它的病因是什么,没有定论。”
而且一旦患上精神疾病,复发率很高。沈医师又说:“一般讲,临床治愈后,一年内最易复发。所以我们会要求患者长期服药,慢慢减少剂量。如果过了3年还没有复发,可以停药。如果复发3次,需要终身服药。听听好像很可怕,其实,像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的慢性病,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主任、教授姜乾金认为,就业压力已经成为现在精神疾病的最大诱因,18岁-25岁的青少年时期也成为疾病高发期。
“精神分裂症症状较明显严重,但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康复得相对比较好。而神经性的焦虑症、抑郁症等,治疗起来效果却没那么好。”姜教授觉得,早期轻微症状只要及时治疗,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沈医师也一再强调,病症控制得好,精神疾病病人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交往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现在社会对精神疾病还是很忌讳,即使大部分药物用医保是免费的,有的人为了不让单位知道,还是选择自费治疗。”
母亲、妻子、女儿精神病人家属扛着压力过关
今天下午3点,浙医一院精神卫生科的诊室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由于这个科室和神经内科、血液病科的诊室都在一起,没有人会特别注意,这里进出的病人有什么不同。
一个中年女子手里攥着病历本,后面跟着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男人,1米75高。男人戴着黑框眼镜,低着头,从头到尾没吭一声。他坐下后,两只手就绞在一起。中年女子应该是妈妈,靠在他身后的水池边。
“这两年都不对……今年厉害了……要不要吃药?”妈妈盯着医生,焦急地问。医生说需要服药,但年轻男人显然不愿意吃,摇摇头。“你就算现在不吃药,以后也要吃的。”医生提高了嗓门。
女人连忙让医生开了药,出去交费。年轻男人默默跟在她后面,两个人也不说话,隐藏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我忍不住想,20—40岁是人生最好的时间,20岁,大多是就读大学或是毕业工作,培养出的孩子刚刚要起步就跌倒,父母是怎样一种煎熬的心情?而三四十岁更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患病,不光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大的是精神负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