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灵冬天”袭来:春节期间灾区心理疾病将多发

2008-12-23 09:2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所震后临时小学,678个学生中,22.1%的学生有PTSD临床症状,接受调查的30名老师,一半有PTSD,存在抑郁倾向的高达一半……

  一所震后临时小学,678个学生中,22.1%的学生有PTSD临床症状,接受调查的30名老师,一半有PTSD,存在抑郁倾向的高达一半……

  疗伤,仍是震后半年灾区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这种民间自发的“疗伤”,还是来自外界力量的干预,目标所指都是那些潜伏在平静之下的“心伤”。

  43岁的电工廖述勇优雅地跳起羌族锅庄舞。他的身后,是一群来自北川的羌族妇女。

  12月21日,冬至。安昌县的漩坪乡板房安置点。一场冷空气的到来,让这个冬至日名副其实。寒冷的天气没有丝毫减弱这群北川妇女跳舞的激情。

  “(她们)长期处于悲伤状态,总要找种方式释放出来。”站在空旷的广场,廖述勇笑着说。这个退伍军人出身的电工,在每个周末,“放放音乐”,义务当起了舞蹈老师,他的学生是从北川“撤”下来的羌族妇女。

  春节期间,灾区心理疾病将多发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月之后,将是传统佳节春节。灾区群众的心理堤坝也面临一次大考。

  “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将是灾区心理疾病的多发期。”身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危急干预中心心理治疗师的付春胜,地震之后,多了另一重身份。目前, 他是该所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的副站长。他介绍说,地震后6个月到1年,为PTSD高发期,将维持5年之内,并且会不断诱发。

  “PTSD”,专业名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陌生的心理学名词,已被一些灾区群众所知。专家告诉记者,这是一种由重大灾难引发的焦虑障碍,其特征是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或者闪现,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各种情感。

  付春胜分析说,春节期间,很多丧亲家庭会选择投亲访友,异地过年,而部分老弱病残、没有能力、没有亲戚的灾民无依无靠,恰恰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容易出现PTSD。

  “没有价值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安全感,加之没有社会支持系统,就会导致无助。”他说,另一方面,所有的志愿者、军队都可能撤离灾区,加之政府系统休息放假,整个社会支持系统将面临着瘫痪的局面。

  据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站长史占彪博士介绍,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9月份在北川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受调查的1600名灾区群众中,存在PTSD倾向人群占到14%,抑郁倾向达到10%。

  另据华西临床医学院对受灾程度不同的县市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保守估计四川全省仍有超过5%的人群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意味着超过40万人长期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数字同时意味着这些患者会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对灾难充满恐惧,严重者会出现肠胃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事实上,震后半年是一个心理疾病暴发的重要节点。“很多人最初因为忙于自救和脱离困境,心理问题无法彻底暴露,但随着时间推移,紧张情绪逐渐释放,大量心理问题会在这一阶段暴露。”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张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孩子病了,何谈重建?

  “北川真正的未来是这些孩子,如果这些孩子都病了,何谈北川重建?”一位灾区职业学校的校长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地震事件”的精神创伤,将是这批遭遇地震的儿童及青少年人生成长中的“关键转折点”。

  付春胜说,儿童及青少年人格基本还没有完善,承受重大事件的创伤相对严重,临床症状也会比较严重。

  “他们很难以语言表达出来,常常用躯体来表现。”付春胜在做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丧失亲人的孩子震后“容易发怒,变得敏感,攻击性很强,甚至很多孩子变得健忘”。

  总装备部绵阳八一帐篷学校副校长史少先,地震前是刘汉希望小学的老师。现在在他的体育课上,即使是吹口哨,也变得小心翼翼。“紧急集合、转移这样的口号很少使用,火灾演练都不敢搞。”亲历了地震的史少先,深知学生们的敏感与脆弱。他现在所在的总装备部八一帐篷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一方面,集体生活让孩子们感到有一种依靠,另一方面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去想,没有精力去想,然后分散注意力。

  脆弱和敏感往往不容易察觉。一位心理干预志愿者曾长期住在一所灾后重建学校,晚上就住在学生宿舍的旁边。晚间,他经常能听到深夜孩子们的哭声。而在白天,孩子们脸上的阳光遮蔽住他们的心理阴影。这留给他极大的触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