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李晟医生遇害72小时!那些惋惜“砍错了”的人,其实很危险

原创:葵葵39健康网2024-07-23 16:26:55

医生是人不是神,TA也会疼!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凶手持刀,将李晟从诊室追出来,疯砍数次,这位医生在自己的、救过无数人的诊室门口呼喊“救命啊”“救我”,然后倒在血泊中。

“他(李晟)从早上开始一直给病人看病到中午,都还没有吃一口热的午饭,就走了。” 同事痛惜说道。

2024年7月20日,对于很多医务工作者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州附一院)20日凌晨发布通告称,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7月19日突遭一男子持刀伤害,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当晚9点不幸去世。

◎温州附一院发布悼文 / 图:微信公众号截图

作为伤医事件的亲历者,曾在2020年遇袭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医生通过微博发声表示, “我痛恨再次看到这样的消息登上热搜。”

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0年以来,全国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超过400起,其中数十起案件致医生死亡。而今年1月1日截至目前,全国已发生至少3起暴力伤医事件。

在这起发生在温州的荒诞残忍事件,一位医术超群有口皆碑的心内科医生,成了无冤无仇的歹徒的刀下亡魂。让人痛心的,不只是李晟医生无辜被害,更有旁观者的冷漠无动于衷,以及网络世界三观不正者的口诛笔伐。

◎ / 图:“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截图

从医院、患者、媒体等多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李晟在医术医德都过硬,是一位实打实的好医生,网上很多人表示惋惜,但不少评论惋惜的是,砍错医生了。难道找对了,就可以砍人了吗?

按照这种危险言论的背后逻辑:医生如果治不好患者的病,好像就变成了患者的仇人。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医疗问题背后的社会根源,仅仅将不满发泄到医生身上?

业内人士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国,过度神化医生这个职业了。医务工作者存在被社会误解和污名化,他们被看作是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成为矛盾的承担者。

医生的确是个崇高的职业,直接和人命打交道,但在这个岗位上,他们本身也都是肉胎凡身的人。

一名80后外科医生感叹说,“为什么当医生,只是因为我们也要生存,需要工作养家,只是这份工作的属性特殊,我们从来都习惯了认真负责。”

然而,这些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整体舆论导向上有着把医护人员崇高化、神圣化的倾向。

正是这种将医护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过度拔高,反而让普通人在看待医生的很多奉献的时候,由应该“感恩”变成了“理所应当”。

但是,医生不是神,他们并不能起死回生,他们能做的只是尽毕生所学之力;医生是普通人,他们也希望让健康平安惠及每处病痛,他们付出的努力值得被万众看到。接纳生死离别,也就接纳了完美与非也。

另一个重要原因,过高的“治愈”期待。对于“治好”的无止境期待,很容易造成“不能忍受的失望”过度蔓延。网传行凶男子因家属在温州附一院接受别的医生诊治,对治疗结果心存不满,遂产生报复医生的心理。

事实上,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即使是大家眼中的小毛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药到病除。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治疗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都存在风险和意外。而且,越是疑难杂症,治疗上越存在现代医学无可奈何的束手无策之处,治愈率也就越无法保证。

说到底,医学的真相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对于温州伤医事件,我们应该明确,它不是普通的医闹,不要盲目带入患者视觉去美化血腥和暴力,它的本质是一场不明是非的滥杀无辜。

不论医生是否造成医疗故事,也不是患者提刀可以审判的。

◎ 李晟医生。/ 图:“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截图

李医生遇害引发上万网友留言泪目送行,医院太平间门口场地摆满了全国各地自发悼念的人士送来的鲜花。IP为浙江用户的SUNNY(化名)说:“在温州患者的心里,李晟就是人世间最好医生的样子”。

可当这个世界又失去了一个好医生,在我们眼睛看不到地方会发生什么?

这个医生背后有一大群等着救命的患者,他们有的或许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有的或许永远不能康复了。

还有这个医生所影响的同道以及正在医学院读书的孩子们,有的医生或许从此心存戒备,有的甚至脱下了白大褂,而即将毕业的医学生瑟瑟发抖,或许就不愿从医了。

所以每一把刺向医生的刀,杀死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生。

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身份,但最后一个身份一定是患者,绕不开生老病死。谴责暴力,保护医生,何尝不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医疗资源?

封面&首图|全景视觉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