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国人得“痔疮”,原因终于被我找到了

原创:王慧明39健康网2024-06-20 18:08:35

成年人,为何“菊花”连连失守?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痔疮,是埋在成年人“菊花”里的炸弹。

无事时和平共处,岁月静好;发作时血花四溅,让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仿佛肛门直通大脑。

也是因为普遍和隐私,痔疮成了人们不愿提及的“最熟悉的陌生病”。

为了对付它,有人热水泡菊花,有人吹风筒烘屁股,这个普普通通的肛肠病,被硬生生地逼成了历尽磨难的血泪史。

不禁想问,成年人,为何“菊花”连连失守?

不夸张,2个人中就有1人得痔疮

俗话说得好,人各有痔。仿佛中国人命里都躲不过这一劫。

实际情况显然达不到如此夸张的程度,但平均下来,我国每2个人中就有1人会受到痔疮的困扰,这个数目依然不容小觑。

根据《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与肛肠疾病关系调查分析》数据显示,中国18周岁以上居民的肛肠疾病发病率为50.1%,其中痔疮类疾病的发病率一骑绝尘,占到98%。

此外,中国男性和女性的肛肠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1.43%和50.80%,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在得痔疮这件事上,与性别无关。

虽然男女在得痔疮上概率都差不多,但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患病率就差的远了。


根据2021年制成的中国痔疮地图发现,成年人痔疮患病率最高的是湖南,有76.6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己身患痔疮,其次是在大家印象中饮食清淡的广东,患病率高达67.42%,最低的是山东,仅为27.07%。

湖南人爱吃辣,嘴里冒火导致屁股着火,并不让人意外。但广东这个以“水煮”闻名的地方怎么也会有如此多人得痔疮?

想来原因并不简单……

逃脱不了的痔疮劫难

痔疮的发生、进程也总有迹可循。躲开致病的高危因素,常常就可以躲过痔疮。但问题是:在中国,你躲不开。

痔疮,简单来说就是被“玩坏了”的肛垫。肛垫是肛管黏膜下的一层环状血管垫,其功能是靠着内部血管收缩来调节肛门的开关。

当人类决定直立行走后,重力给肛垫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人体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得上痔疮的“基本盘”。

而此后的一系列糟糕的生活习惯,让痔疮的发病率一路高涨,首先就是“嘴巴犯了错”。

近些年来,中国人的胃,剖开来都是辣气。根据最新的一份《中国辣文化报告》显示,全国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喜欢吃辣,其中表示非常喜欢吃辣的占了24.37%,明确表示不喜欢吃辣的只有不到10%。

爱吃辣是个人选择,但是吃进去的辣椒会不可避免的对肛门造成直接的刺激痛,此外辛辣还会导致肛垫充血,血包一旦被挤出肛门外,无法回缩,就变成了肿物脱出。

除了吃辣外,现代人蔬菜和水摄入太少、肉吃太多这样不利于消化的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便秘,便秘时我们会用力排便,导致腹腔压力增高,使静脉回流难度加大。同时干硬的粪便会挤压血管,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久而久之,痔疮必然找上门。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尤其是每天摄入牛羊肉和水产品的人群,相较于基本不摄入者,肛肠疾病的患病率最高增加了14.5%。


与饮食相比,更重要的发病因素,往往是生活中一些行为方式上。

久站、久坐、久蹲等各种直接给肛门施压的行为,造成的肛肠疾病后果最常体现在痔疮上。

《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天保持不良姿势(如久站久坐) 4 小时以上者肛肠疾病患病率为56.67%,而保持不良姿势小于1小时的人群该比例仅为 44.95%,前者比后者患病率高了 11.72%。

久站、久坐的工作模式,破坏的不仅是你的生活,还有你脆弱的肛门健康。

除此以外,不良的排便习惯,更是进一步加剧了痔疮的发生,根据《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排便时间超过 30 分钟,肛肠疾病患病率相较正常水平上升近 20%,达到 68.52%。而如果能将排便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这一数字将回落到 44.41%。

手机的出现,让成年人的如厕时间成倍增长。上厕所不玩手机,基本上很难。

而调查显示,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大幅降低患肛肠疾病的可能性,最高降幅可达近30% 之多。

飘红的痔疮,究竟能不能根治?

痔疮发作起来有多痛苦,得过的人才深有体会。

野子说自己得了痔疮十多年,好的时候只是在如厕的时候血会安静地滴落,但一旦发作,不管何时何地,一丝丝疼痛感吊着,牵扯着细枝末节的神经,你会不自觉的翻来覆去,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可以减缓或结束那个疼痛的姿势,怎么着都不行。痛觉神经就在那里细细拨弄着你的身体,不是痛不欲生的疼,仿佛是一场慢性折磨。

最糟糕的是这种酸痛里还带一丝胀痛,让你想上厕所,有便意,你咬着牙用力将大便拉出后,发现痔疮也从肛门里跑出来,甚至需要手动操作送回去,此时的疼痛感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

即便最后上了手术台,痛苦也并没有结束,切除痔疮后,伤口会随着排便一次次撕裂,人生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然而,疾病痔疮如此痛苦,在我国还是有1/4的人选择不做任何处理,任由痔疮病变程度发展到需要动刀子的程度,给出的理由是“觉得问题不大。”

但痔疮患者却不知道,即便最终选择动刀子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中心主任王晏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市面上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微创”治疗痔疮的手段,非但没有给患者带来多少益处,相反,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传统方法好。

在他看来,以吻合器为代表的痔疮微创手术包括吻合器痔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钉合肛垫上提术(TST)等方式。确实具有疼痛轻、住院和手术时间更短、恢复快等优势,但也与大出血、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肠漏、盆腔脓肿及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关于吻合器痔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脱垂风险。对于有贫血、长期有痔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更不建议采用吻合器痔切除术治疗。”

对于痔疮治疗而言,《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明确表明,大部分痔病并不建议手术治疗,而是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即便保守治疗无效,也可以先用门诊内痔套扎,结扎,注射等方法处理,不需要做手术切除。

需要提醒的是,要想通过药物或手术彻底消除痔疮,恐怕是痴心妄想了。

痔疮长出来后,就不存在根治的说法。

因此,先天不足别无他法,那就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

除了纠正上述导致痔疮发作的不良行为外,日常提肛被认为能够很好的预防痔疮的发生。

提肛没太多技术要求,就是找到“夹断便便”的感觉,夹几秒,放松几秒,每天多来几次。

朋友们,看到这记得提肛护“菊”。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