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万中国女性困于「漏尿」,就诊率却不足一半

原创:葵葵2024-04-25 09:39:47

中国目前大概有9000万女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漏尿困扰。庞大的漏尿人群,整体就诊患者却不足半数,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就更少了。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咳嗽、大笑,膀胱瞬间失控,“尿”不自主就流出来了。“漏尿”主要出现在生育后或更年期前后,成年女性患病率大约是40%,且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0%。

根据三甲医院妇科专家估算,中国目前大概有9000万女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漏尿困扰。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有漏尿症状的女性也多达120-140万。

庞大的漏尿人群,整体就诊患者却不足半数,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就更少了。

01面对泌尿外科男医生,我难以启齿

究其原因,很多人觉得漏尿是一种难言之隐,大部分女性患者靠卫生巾、纸尿裤来隐藏。

就连国民公认的气质女神汤唯,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在一次节目被公开曝出拍戏时频繁上厕所的隐私现场委屈落泪。彼时的她,除了是一名演员外,还是一位产后妈妈,她在生孩子后出现尿频和漏尿的困扰。这是直男无法理解的痛苦,部分网友嘲笑汤唯“矫情”、“小题大做”。

随后,知名歌手Ella(陈嘉桦)和喜剧演员马丽透露自己也曾产后漏尿的截图,被网友重新翻出来。

◎Ella(陈嘉桦)在社交平台自爆尿失禁 。/ 图:微博截图

但是,这绝不是女明星才有的烦恼,普通女人也会遇到。

◎网友留言诉说漏尿烦恼 。/ 图:微博截图

同样经历过怀孕和生产,袁柳(化名)不觉得汤唯是矫情,因为感同身受,“我生完孩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尿频和漏尿的问题,有时仅仅是打了个喷嚏,尿就不受控制出来了。”

病人们口中的“漏尿”,在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因严重影响工作、社交,又被看作“社交癌”。

相关研究显示,尿失禁已成为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后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尿失禁患者将越来越多。

漏尿,时间拖得越长,反复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出现湿疹、皮炎等疾病情况增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妇科主任医师吴良芝接诊到不少这样的患者。

◎妇科接诊到不少漏尿患者。/ 图:作者摄

涉及尿的问题,很多患者第一时间会去泌尿外科看诊,因为漏尿相关手术治疗目前在国内主要归属泌尿外科,而不是妇科范畴。但是,泌尿外科几乎是清一色男医师的天下,对于个人隐私,女性漏尿患者普遍感到尴尬,她们小心翼翼地大概描述一下症状,而不敢谈及更多的内心感受,比如漏尿对性生活的影响。

“在开心激动的时候,就会突然没法控制它,尿沿着腿就流出来了。更难受是,两个人一起的时候(同房),我忍受不了那种摩擦感,很想把‘丁丁’赶出去,所以每次过夫妻生活我都觉得很没意思。”深圳妈妈张慧怡(化名)对着女医生吴良芝,很容易把心底的话托盘而出。

其实在刚发病的三年前,张慧怡看过一个泌尿外科男医生,她当时尴尬到根本没法张口,也抗拒男医生给她做手术。她又跑去一家三甲医院妇科咨询,“人家说妇科不做尿失禁手术,我很失望。”至此这么多年,她迟迟没有做手术。

现实确实是这样,我国妇科医生普遍不碰漏尿手术,并非手术技术有多难,但个中原因较为复杂。

中国漏尿女性的就诊率低下,不仅仅因为强烈的病耻感,还有很多患者尤其是农村妇女,更大原因是对疾病认知甚少,认为尿失禁是“老年自然现象”,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们漏尿是一种病,也不知道有很好的技术可以解决。

02看抖音练习凯格尔运动,还是一样漏尿

这种不自主的漏尿,源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本身并没有感觉有尿意,但突然在腹压增加的时候,比如打喷嚏、咳嗽、大笑、运动、提重物时,尿就流出来了。

1948年,美国妇产科医生阿诺·凯格尔第一次描述了盆底脏器的肌肉群,称之为盆底肌肉(也叫“凯格尔肌肉”或“PC肌”),并发明了改善这些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取名“凯格尔运动”。

盆底肌存在于骨盆内壁和底部,主要是支撑膀胱、子宫、直肠、小肠等盆腔脏器,俗称“兜底儿”。盆底肌就像弹簧床一样是有弹性的,久坐、怀孕带来的重量负担以及分娩的拉扯等动作,都容易使它逐渐失去弹性。

而凯格尔运动,通过针对性对骨盆底肌肉进行强化锻炼,可以帮助减少女性产后漏尿、防止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的脱垂风险。

后来慢慢发现,它还有改善女性阴道松弛,提高性生活质量,对男士有利于缓解前列腺疼痛、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还能改善“丁丁”的勃起障碍。

在学术权威与名人明星的加持下,“凯格尔运动”头顶上的光环越来越大,成为风靡全球的运动,并迅速在中国流行开来,成为健身机构、整形美容机构的热门项目,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处处可见它的身影。

◎凯格尔运动在中国大受追捧。/ 图:抖音截图

有医生直言,凯格尔运动正在被神化,事实上并非每个漏尿的姐妹,都能靠它解决问题。

中国广场舞大妈群体数量约在1亿人左右,63岁的刘敏阿姨享受着成为这一亿分之一,她是舞队里的领队担当。去年开始,刘阿姨发现自己在跳舞的时候漏尿,症状越来越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个多年的爱好。

刘阿姨一次刷抖音无意间刷到了“凯格尔运动”,立即被视频推荐上的 “修复盆底肌”、“治疗尿失禁”、“恢复紧致如初”等字眼吸引,也被主播的舌灿莲花功打动,她决定选择跟随主播的脚步,每天早晚在家练习凯格尔运动。

为了治好这个 “老毛病”,刘阿姨还在某机构报了两个疗程的盆底康复仪做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刘阿姨因为严重漏尿,无奈放弃广场舞。/ 图:123rf

在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下,刘阿姨起初感觉漏尿有改善,但是有一段时间因为忙没锻炼,进行 “跳跃”动作照样漏尿严重,时间久了,她心理上也开始自卑。

“无论凯格尔运动还是盆底肌康复治疗训练,对轻度漏尿是有用的,但对于中重度漏尿,它十分有限。”吴良芝说,显然刘阿姨的漏尿程度一点都不轻。

在医生看诊后,刘阿姨接受了6次近红外光治疗后,终于重新回归广场舞的美好生活。

当然,近红外光治疗属于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根治漏尿。学界认为,对于中重度漏尿,特别是合并有子宫脱垂、严重阴道壁膨出的,或锻炼、理疗等无效的,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03七年后,她带上婆婆与母亲一同做手术

“漏尿,想找个妇科医生做手术,咋这么难?”

当张慧怡苦苦寻找适合的手术医生时,幸运的海南媳妇罗佳(化名)在七年前认识了吴良芝医生。

36岁的她和先生在广州开了一家早餐店,已经生了四个孩子的她,因为漏尿经常要用护垫、卫生巾来应付,“我那时候根本不敢穿裤子,就怕湿了,过夫妻性生活时还常常有阴吹现象,真的很扫兴。”

吴良芝建议她做手术,用一根吊带就能解决问题,罗佳抱着试试看心态就答应了,没想到结果很惊喜。她说:“下了手术台,就不漏尿了,一直到现在都好好的。”

◎吴良芝在手术中。/ 图:医生供图

因为自己吃尽了漏尿的苦头,善良的罗佳经常会提醒身边的年轻姐妹,“定期看妇科做检查,产后有漏尿问题及早解决,越拖只会越糟糕。”

这一次,她带着婆婆和母亲一起,专程从海南飞到广州做手术。

两位老人都是60多岁,在30年前生产过孩子后开始在咳嗽、弹跳等动作后漏尿,但基于症状羞于启齿,一直未告诉家人。

去年生意不好,罗佳和先生重新回到海南生活,这才发现了两位老人的“秘密”。经检查并确诊,两位老人都患了压力性尿失禁,已经到了手术的地步。

吴良芝说,尿失禁手术自诞生已有20多年,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有100余种,主要分为3类:阴道前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和尿道中段悬吊术。其中的尿道中段悬吊术,泌尿外科医生和妇科医生都会做,两者在手术入路上有所区别。

◎悬吊手术示意图。/ 图:医生供图

距离大清朝灭亡已经一百多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明白看病治病不能以性别对医生挑挑拣拣的道理,但在当下中国医疗环境,恐怕一时还无法改变。当涉及到隐私性高的疾病,病人还是会顾虑很大,从尊重人权、提升就医体验来说,任何一家医院都不能忽视。

回归尿失禁这个病,生过孩子的女人,不光有漏尿困扰,很可能伴随其他的功能障碍(如:子宫脱垂、前壁后壁膨出、阴道松弛等),这是泌尿外科不能解决的。“膨出不解决的话,功能障碍就会一直存在,不仅漏尿还总会排不干净尿,”吴良芝指出。

面对患者的手术需求持续上升,近年来,越来越多妇科医生跨界加入尿失禁手术队伍中,吴良芝便是其中之一。来自患者端的反馈:女医生操刀能让女病人的感受更好,也只有女人才是最了解女人的,女医生会在治漏尿的同时一并为她们解决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在漏尿手术治疗后,吴良芝提醒病人:不要憋尿,避免久站,少喝浓茶,喝咖啡每天不要超过2杯。

在她看来,女人从年轻开始就要预防漏尿,多进行户外运动,体质好即便漏尿,症状也相对轻一些;另外,生孩子后要重视产后康复,到了绝经期补充雌激素对尿失禁也有一定的缓解和预防作用。

◎尿失禁问卷可以帮助自我测评。/ 图:医生供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