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这么便宜真的有质量保证吗?便宜的国产药真的会跟高价的进口药划等号吗?
“一毛钱一片的药,阿拉可不敢吃。”作为土生土长的老上海,王姨对“4+7”带来的药价断崖式下降,投了绝对不信任的反对票。
对所有患者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优质的药品降价,而随着“4+7”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这一幸福似乎已经进入无数家庭,但也有人对此根本不买账。
在王姨看来,政策颁布后,有的药价降得让人不敢买,还有的药已经很难买到。
那么,这一改革是否能让患者真正获益?在上海,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01 “4+7”助力患者享受廉价肿瘤药
2018年12月6日,上海市阳光医药采购平台公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标结果,31个带量采购品种最终有25个中标,6个弃标。从中标价格来看,降幅超过之前市场预期(降价30%-40%)。其中降价幅度在70%以上的有10个,降价幅度在40%-70%之间的有8个,降价幅度小于40%的仅有7个。
2018年中选药品名单及降价情况丨新京报
这一枚重磅消息也冲击着国内外药企,消息公布的当天,市场一片哗然,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当天整体市场蒸发了将近2000亿。不仅如此,随后,政府发出来清晰的信息,针对供应链的改革,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控费的决心十分坚定。
虽然行业一遍哀嚎,但这一政策却给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老沈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7月,已退休多年的老沈在一次家庭体检中不幸被诊断出肺部有多发病灶,随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就诊,通过穿刺取组织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晚期。
由于老沈年龄偏大,肿瘤发现时双肺病灶已经呈现分散性分布,无法直接进行手术,对此,医生建议进行肺癌的靶向治疗。然而,高昂的药价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即使在进行医保报销后,老沈仍需自付3000多元,这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霾。
最终,经家人商议后,老沈只能放弃靶向药,改用一个月仅需1000多元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老沈的肿瘤不但没有治好,还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老沈只能再次病急乱投医,改用中药进行治疗。可是,病情依然在不断恶化。
不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患者内心的煎熬。老沈所经历的困境也是我国无数癌症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目前,我国许多来自普通家庭的患者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常常无法接受到最佳治疗方案。不少贫困家庭的癌症患者,甚至会为了保留活下去的希望,不惜走上弯路。
然而,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全球抗癌药市场的增长态势。据IMS数据显示,过去5年来,全球在抗肿瘤药物上的费用支出以复合年增长率(CAGR)8.7%的速度增长,比2006-2011年间4.9%的增长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肿瘤治疗领域的费用支出预计每年将以6%-9%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将超过1470亿美元。
2003-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美元,%)丨前瞻产业研究院
市面上难道没有可供患者选择的抗癌新药吗?肿瘤患者难道不可以获得廉价的救命药?
可以。这一切已在“4+7”带量采购政策的推动下被打破。
2019年3月20日,“4+7”带量采购政策正式在上海各大公立医院落地执行,肺癌患者实现了以百元的价格用上肺癌原研靶向药的优惠措施。原研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由原来的2280元/盒降为547元/盒,降幅达到76%。
吉非替尼,商品名为易瑞沙,是全球首个EGFR-TKI抑制剂,2002年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丨资料图片
本已对生活不再抱以期望,但老沈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患病一年多后,受益于政策红利,由于药物降价,他终于如愿用上了质优价廉的抗癌药。
“过去一盒药的价格为2280元,现在医生告诉我每盒药费用仅为547元,之后再享受60%的医保报销,仅需每盒自付200余元,我开始还不相信,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拿着刚刚配到的药,老沈很是兴奋,对他而言,降价措施极大地减轻了他的生活负担。而在服药一个半月后,老沈的病灶开始明显缩小,精神状态持续转好。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行进,老沈对生活再次重拾了信心。
02 “4+7”引发医生处方行为规范
一边,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患者,有了立竿见影的大幅降价感受;另一边,作为“4+7”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医院和医生,也深有体会。
由于不少药品的价格下降到1毛钱左右,这样的幅度可以说是超乎预期,也使得上海周边的无数病患在听到降价的优惠政策后蜂拥而至,开始从江苏、浙江等城市乘坐三四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当天来回,只为开更多的“廉价药”。
针对这一现状,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朱惠莉副院长表示,肿瘤患者对价格变化最敏感,从门诊数据来看,医院的肿瘤患者跟以往相比有所增加。
“以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为例,过去有许多患者会选择在国外代购,而如今,国外的价格比国内还高,这导致许多患者再次将眼光瞄准国内。”朱惠莉副院长说。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药品代购市场当属印度的仿制药市场丨quanjing
这一现象也并非一家医院独有,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该医院肿瘤科许青主任指出,价格的大幅下降不仅留住了医院原来的患者,也引来了很多外地患者以及在国外购药的患者。过去,很多患者会前往香港、台湾等地购药,而现在这部分患者开始回流,并呈“反向”流动状态,香港、台湾等地的患者开始陆续来大陆购药。
老刘很感谢这一政策的实施,受益于此,他终于可以结束三年的海外购药之旅。
2016年,老刘经他人介绍,通过海外医疗买到了所需抗肿瘤药。在谈及药物安全性问题时,起初他也曾经有过担心,特别是主治医生曾经坦白地告诉他,代购非常令人担心,尤其是代购印度仿制药。
中国癌症患者购买印度仿制药品常见的品类丨腾讯新闻
“我记得医生说,代购药,可能五盒中有一盒是假的,作为患者我们都无从判断。可是,但凡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谁会愿意冒这个风险。”老刘说,面对国内高昂药价,他还是妥协了。
在谈起购药过程之艰辛时,老刘更是深有感触。他记得,有一次,为了取药,在路上就折腾过三天时间。“我以为病友把药带到了辽阳,便将车开到辽阳。后来一联系才知道他是辽源的,又开车去了305公里外的辽源,非常不容易。”
其实,近年来,国内像老刘这样寻药的人越来越多,老刘则是他们当中的幸运者,终于,受益于“4+7”他可以不再为了购药而再三折腾。
但当患者纷纷涌向上海三甲医院,购药量越来越大,对医院而言,也势必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同时,由于药品价格下调,这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医疗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此前掺杂一些其他因素的不合理行为都逐渐被消除掉,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并引导医生选择对患者病情最适合、价格最低廉的药品。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此次“4+7”带量采购的中标药品中,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以及部分原研药,这些药物从性能上来讲,是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药品,可以使得患者真正享受到质美价廉的药品。如此,医生也会更倾向于去选择那些给患者真正带来实惠的药品,有利于促进整个医疗环境往良性方向发展。
03 “跳楼”降价背后也有担忧
降低药价已是大势所趋,过去此前受制于“以药养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药价虚高的问题让患者无法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如今,诸多声音表示,“4+7”带量采购实施后,我国患者终于可以吃得上好药。
真有这么好吗?
其实,在一片叫好声中,依旧会出现有许多患者对该政策不认同的声音。
王姨不知道“4+7”带量采购究竟为何物,但这一新政的实施给她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医生告诉她,由于“4+7”带量采购新政的实施,过去200多元一盒的降压药现在只要2元钱即可买到。但是,在听完这句话后,王姨的心里一直在打鼓:药这么便宜真的有质量保证吗?便宜的国产药真的会跟高价的进口药划等号吗?
王姨为了弄清两者的差异,她尝试跑过多家上海三甲医院,但结果均一致,许多医生都告诉她:现在都在开2元多的药,这一药品质量并不差。
“我之前习惯一次性囤好多进口降压药,但最近发现,医院并没有那么多的库存,他们(医生)一直在给我推荐便宜药,但便宜药总归害怕出事的,不敢用。”王姨不解地说,“医生怎么好像变了?”
“这个药便宜,效果也差不多,你这是慢性病,长期用药还是考虑下经济方面吧。”面对王姨的疑惑,许多医生都会如此回复。
实际上,王姨的顾虑也是上海许多心内科医生经常在门诊中遇到的问题,在均价降幅均超过50%的情况下,患者会顾虑药品是否会在质量和疗效上打折扣。对于掌握“开药权”的医生来说,该如何向患者解释如此专业的“4+7”政策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去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通过,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沈阳、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7个城市进行药品带量采购,集中采购中选的25个品种丨新华社
对此,某专科医院心内科主任表示,大多数患者基本不知道“4+7”这么专业的名词,他们只担忧药价突然这么便宜,质量会不会下降,从医生角度而言,只能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为什么现在有质量同等但价格更低的药物可进行替换的个中缘由。
事实上,低价买进药品的政府自然也对质量很警觉,国家药监局发文要求加大对中标药品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力度,要求各省药监部门对中标药品生产环节开展全品种覆盖抽检。
例如,在北京,医院要针对中选药品组建监测评估小组,科室专家和药学人员为主要成员,评估内容包括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上海,自2015年起探索带量采购工作以来,在前三批试点过程中,为保证中标药品质量,医保部门会同药监部门建立了近红外光谱跟踪监测机制。此次为保证“4+7”中选品种质量,上海也是延续实行了近红外光谱建模监测的机制。
近红外光谱指的是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药物的鉴别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具有快速、方便、准确、非侵入式分析等优点丨网络图片
同时,上海药监部门按国家药监部门要求,建立更为严格的中选药品质量监管机制,将“4+7”中选品种全部列入2019年度抽检计划,做到全品种、全覆盖抽检。
在朱惠莉副院长看来,患者对于药品质量的担忧主要集中于仿制药中,但此次中标的仿制药基本来自于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企业,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至于此次中标的原研药,国际知名药企,质量保证。患者向来对原研药有很高的认可度,原研药质量可靠,大幅降价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在‘4+7’政策实施之初,我们对全院的医生进行了系统性的培训。尤其是相关的心血管、呼吸、肿瘤科,我们更是进入科室进行了更细致的培训,让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将‘4+7’政策的利益点传递给每一个患者。”朱惠莉副院长补充道。
04 令人期待的第二轮带量采购
有人曾说: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随便进一家医院,遇见的是温柔地和你说话,不会给你开高价药,也不会让你觉得不给红包就不敢上手术台的医生……
不得不说,要想达到这一理想化状态,还得从降低药价开始谈起。当然,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用到质优价廉的药品,国家的各项战略决策也一直在路上。
近两年,除了“4+7”带量采购、进口抗癌药零关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的颁布,2017年7月和2018年10月,在国家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的推动下,我国也是先后让35种抗肿瘤药物进入到药品目录乙类范围。这些政策的相继推出,一度让很多买不起药的癌症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国家分别于2017年、2018年发布的通知丨国家人社部、国家医保局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4+7”带量采购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获益。在今年4月,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就曾向媒体透露,“4+7”带量采购试点一个月,中选药品医保结算总费用已超过5000万元。这意味着,仅一个月时间,大量患者已切实享受到药费负担大幅下降的政策红利。
而在最近,有相关报道称,第二批“4+7”带量采购品种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公布,并将在今年年底执行。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但在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重点工作任务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药品集中采购规模,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中,从而让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购的政策福利。
截至2019年4月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情况,剔除第一批中标品种,共有78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不分剂型及规格),其中部分品种有望被纳入第二批带量采购丨安信证券
第二轮“4+7”带量采购政策已经箭在弦上,亟待展开。那么,在经过了第一轮带量采购的初步洗涤后,作为直接开出处方的医生们对于下一轮带量采购又会有哪些期望?
朱惠莉副院长表示,站在医院的角度,非常欢迎“4+7”这样的政策,不仅给患者带来切实的利益,更推动整个医疗系统的规范化进程。未来的带量采购,最需要关注的两点:第一位,保证产品质量;第二位,真正实现产品降价。
上述专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则认为,首先,从医生的角度和医院管理的角度而言,希望在政策推行之前能充分地做好社会各层面的知晓和宣传,这样更有利于医院去实施和执行;其次,带量采购的本意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药品的流通费用,希望第二轮带量采购能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消解掉更多的“带金销售”环节,让患者真正能够获得实惠,吃到又便宜又好的药。
第二轮带量采购究竟会有哪些品种入选?又会有哪些患者能实现获益?接下来,又会有哪些高质量原研药及仿制药,让患者最获益?39深呼吸将持续关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除专家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