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持续120多天并且可能在春节后仍不会消失的大规模呼吸道感染潮,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从肺炎支原体、新冠、甲流再到乙流,这轮持续120多天并且可能在春节后仍不会消失的大规模呼吸道感染潮,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
发烧、咳嗽、乏力……无比相似的症状,让患者再度挤满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而拥挤的背后,更多的是患者的焦虑:一年内数次中招,身边人纷纷感染,难道真的不是新冠吗?
注意!这次新冠真的要回来了!中国疾控证实新的毒株JN.1即将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株。
这一消息令许多人猝不及防。不少人开始疑虑:今年“绵延不断”的呼吸道感染潮是不是和新冠有联系?
“我家小朋友第一次感染新冠的时候几乎没症状,这次感染乙流一直高烧不退,今天凌晨两点还在拉肚子,四点又吐了后赶紧送到医院急诊。”广州一位孩子家长告诉39深呼吸。
“我以前流感吃几颗布洛芬就好了,这次中招一到晚上就又烧了起来,而且特别怕冷、全身无力,感觉比新冠症状还要严重。”一位正在经历流感的患者说道。
相似的诊断,却比以往“熟悉”的流感症状更加严重,很多人担心变成重症,担心要被隔离,担心那个让人无比熟悉又如此害怕的新冠,隐藏在一波波的流感后悄然“回归”!
第一波新冠疫情产生的抗体已过期
大家的疑虑并非没有依据。
因为第一波新冠产生的抗体早已过期。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抗体的保护时间因人而异,也取决于病毒的变异情况,但按照国外的回溯研究,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一般可以保护3-6个月,在3个月内保护效果是比较好的,3个月后开始下降。
我国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后,抗体阳性率很高,形成了较高的免疫屏障,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但现在距离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甚远,保护力下降,病毒在不断地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人群陆陆续续被感染的现象。
而JN.1变异株的出现似乎让局面更加复杂。
其实去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在我国一直处于共流行状态。
新冠病毒变异株JN.1因自带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力,忽然“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加速蔓延。究竟有多强?以美国为例,仅2023年12月30日一周内,美国就因新冠治疗人数增加了20.4%,与新冠相关的急诊和死亡也增加了大约13%。
而目前,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已经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但由于相关规定已经放宽,不再强制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实际确切的感染人数无法估计。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JN.1变异株有可能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流行株,且随着春运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我国的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
呼吸道感染潮是在还“免疫债”
更多的主流学者,包括世界卫生专家认为,这波持续的呼吸道感染潮与“免疫债”或“免疫落差”有关。
因为过去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外出等措施降低了各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从而导致群体对呼吸道病原体的免疫屏障下降,尤其是儿童、老年群体这种免疫落差会更加明显。
另外,感染性疾病自身有流行周期,通常3~7年会有一次流行高峰,今年多种病原体恰好到了流行高峰的年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多种呼吸多疾病的发生可导致短时间内重复感染,而不同的病原体同时感染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呼吸道呼吸道免疫屏障受到损害,细菌感染风险加大,本身有基础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
建议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进行鉴别诊断,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明确诊断后可以针对性治疗,如流感可以应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若是新冠病毒感染,则早期应用抗新冠药物,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降低进一步传播风险等。
现实中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降低
预防新冠发生,专家认为接种新冠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但距离上一次接种疫苗事件已久,大众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并不高。
有医疗机构内部人士对39深呼吸表示,尽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年7月发布的《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中强调,在新冠病毒XBB变异株流行期间,重点是今年秋冬季,应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但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的需求已经非常少,“(终端)基本上没有进行二代新冠疫苗的接种了。”
据了解,目前为应对XBB变异株,我国已有多款XBB疫苗获批紧急使用,但实际上,XBB疫苗的接种率不如此前预期。
在病毒学专家常荣山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恢复常态化、对新冠病毒逐渐习惯,接种疫苗的意愿会逐渐降低,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现在只有黏膜免疫疫苗能够通过在鼻腔、口腔、眼睛黏膜产生免疫,阻挡被感染,其他疫苗都做不到防止感染,但目前并没有成熟的黏膜免疫疫苗。只有开发出有效的、广谱的、长效的鼻腔疫苗、鼻喷疫苗,取代体液免疫的肌肉注射的疫苗,疫苗接种意愿才有可能上升。”常荣山说。
他也表示,尽管疫苗接种意愿下降,但对未来疫情防控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幅下降,目前我国已有的经验和医疗资源是足以应付新冠疫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