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用药不当,中国每年大约30000个孩子失去听力,7000名儿童死亡,出现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我的世界很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央视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广告中,年仅5岁的小朋友付浠诺,用手语讲述自己3年前因用药不当而致聋的故事,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事实上,像她这样因用药不当失去听力的孩子,中国每年大约都会出现30000个,因用药不当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为成人的两倍。
而因用药不当,我国除了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致聋,也造成约7000名儿童死亡。
2017年12月30日,陕西省西安市8岁男童因为感冒发烧,前往医院接受输液治疗,没多久,孩子突然口吐白沫,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12月2日,陕西省华阴市10岁男童在注射一种注射液时,突然休克死亡。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丹阳市一名3岁幼童在当地卫生院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原因给他们的用药安全造成威胁?
01 家长:给孩子吃成人药
浠诺因为发烧吃了成人感冒药,造成听力丧失的经历,让宝妈李女士不由想起自己误给孩子吃药的事而后背发凉。
一天晚上,李女士的女儿突然发烧,因为家里的感冒冲剂用完了,李女士就将自己吃的感冒片掰下一半让女儿服下。
“我以为女儿吃了见效快的药物会很快好起来,谁知她吃完突然变得严重起来。”李女士自责地说,“孩子吃下药后,没多久,出现全身发烫和有点神志不清,万幸的是我拿湿毛巾不停给她降温,身上温度渐渐退了下来,神志开始清醒。”
除了李女士,很多家长都明确表示有将孩子当成“缩小版成人”,给孩子服用减少分量的成人药,尤其是落后地区。
调查显示,家长对“儿童药”理解比较模糊,在喂药中也存在不少隐患丨新华网数据新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药事网”创始人赵宁告诉39深呼吸,“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变化比成年人快,同时肝肾功能、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不像成年人那样健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成人差别很大。成人药在成年人身上只有很轻微的副作用,但在儿童身上很有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我知道宝宝要吃专门的药品,但是,现在针对宝宝的药太少,医生有时开的药也是成人药,所以我们有时给孩子吃成人药也是迫不得已。”宝妈刘女士无奈说道。
02 企业:儿童药研发风险大
目前,我国儿童数量为2.2亿,其中患病儿童数量占中国总患病人口数的20%。
但是,在这样一个儿童药需求量较大环境下,儿童药种类相对成人药却少得可怜。
调查显示,感冒、发烧、咳嗽是儿童高发病丨新华网数据新闻
根据国家食药监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适宜儿童的剂型,例如口服液体剂型、颗粒剂、糖浆剂、滴剂、气雾剂等,所占的药品品种数量都很有限。
同时,很多药品的说明书及有关文献,都缺乏儿童用药的资料,如无具体的儿童用法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不明确、资料不全等,也为儿童用药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每次给宝宝买的药,我都会认真看说明书,但很多说明书上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含糊表达,并未标注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这让我们很容易给孩子用错药。”成都的罗女士表示。
有学者曾对某儿童医院正在使用的550份药品的说明书进行分析,发现标注有儿童用法用量的国内和国外(合资)药品均只有48%,标注有儿童注意事项的国内药品仅有39%,国外(合资)药品仅32%。
某止咳口服液的说明书丨资料图片
旺盛的医疗需求本该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对儿童药如此大的市场空间,为什么我国药厂在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上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某药业集团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告诉39深呼吸,“研发儿童新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当新药研发成功,未必能在临床实验中通过效果测试。药品如果能通过最终临床测试,投入到市场中,市场反馈的好坏也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面对研发新的儿童药品种需要承担这么多风险,儿童药生产企业更倾向于收购。”
另外,相对成人药品,儿童药在生产上还需要考虑药品的剂型、服用方式、口感等因素,使儿童药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其次,现代药物的研发都需要经过临床试验,而儿科的临床试验尤为困难。
国家食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化学药品处处长董江萍介绍,“在全国344家临床试验机构中,具有儿科相关专业的临床试验机构仅42家,占12.21%。同时,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不首先在孕产妇以及婴幼儿身上做临床试验。加上知情同意者难、试验者招募难等原因,儿童药物试验难以展开。”
03 医院:儿科医生匮乏严重
除了儿童专用药匮乏,儿科医生缺失也是影响孩子用药安全的因素之一。
《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为86042名,35岁以下儿科医生流失率最高。
现在每千名儿童配比的医师仅0.63名,相当于1580名儿童配比1名儿科医生丨新京报
儿科医护人员流失量大,导致现在小医院几乎没有儿科医生,大医院有儿科医生却又一号难求,孩子看病往往比成人还要难。
很多家长因为大医院排不上号,孩子的病又耽误不得,只能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小医院或者药店去买药,但是,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医生,儿童用药剂量把握不准,给孩子开的药存在很大风险。
近日,网友 @儿科医生蓬蕊 在微博上称,一个咳嗽一周无发热的三岁孩子竟然被医生开了足足8种药,不知道是要告诉家长实话,还是要“科普”家长尊重医生,把这些药都给孩子吃下去?!
网友 @儿科医生蓬蕊 晒出医生开的药品丨微博截图
陈女士最近也因为给孩子看病的事情让她气愤不已。她3岁的宝宝因为经常出现干咳,便去附近医院给孩子看看,医生简单问了问情况,就开抗生素给她,还要求她带宝宝做雾化。
“一个小孩子就有点干咳,就要吃抗生素和做雾化,这不是乱开药嘛。”陈女士生气地说,随后她换了一家大医院给孩子看病。
面对医师用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曾指出,我国一些临床医师存在用药水平不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整体较低,对药物适应症、禁忌证等掌握不够。
“儿童用药是真正个体化用药,同一种药物给不同体重的孩子服用量也各不相同,新生儿甚至按日龄进行调整,一旦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赵宁说,儿童用药需要精细化,医生的用药水平不高,无疑会加重孩子的用药危险。
04 政府:政策力度需加强
其实,面对儿童用药问题,政府已经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措施,只是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针对儿童专用药研发和儿童药生产的问题,国家已陆续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关于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进一步鼓励药物创新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儿童专用药品研发和生产”和“鼓励罕见病用药和儿童适宜剂型研发”。
2015年3月,卫计委成立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丨国家卫健委网站
但是,企业研发药品的最直接动力是获得利润。由于儿童药物在上市注册以及上市后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医保等市场准入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各个药品生产企业在面临巨大研发成本面前望而却步。
某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认为,国家应在药品研发的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提高药企研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利用现有药物资源,通过安全性、有效性、服用剂量等评价,使得更多的上市药品合理应用于儿童,满足临床需求。
面对儿科医生人才短缺问题,2016年,国家卫计委提出,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督促共建院校率先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
据媒体报道, 广医儿科学院学生可享学费全额资助丨奥一网截图
全国人大代表丁明也曾在两会中呼吁,政府应重点帮扶基层儿科医院,以政策鼓励高质量医生流向基层医院,提高基层医院的人才水平,为基层孩子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则表示,“要想留住并吸引更多人从事儿科事业,首要问题是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让儿科医生拥有与目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相匹配的收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医生从事儿科工作。”
05 家长:自觉提高用药意识
在儿童“缺医少药”的环境下,为了避免用药错误给孩子带来伤害,作为跟孩子接触紧密的家长,提高正确用药意识尤为重要。
赵宁表示,家长需自觉树立一种观念,儿童要吃儿童药,不可随意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没有儿童药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剂量要求给孩子服用,不可自己估算,也不可随便停药和加药。同时,这些错误的用药意识,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改正:
1、抗菌药物滥用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容易造成孩子过敏、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抗菌药物不要随意乱吃。
2、认为中药更安全
担心西药副作用大,很多家长更偏向于买中药给孩子服用。但是,有些中药说明书上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并不代表它没有副作用,而是说明它暂时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数据,建议家长还是选择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另外,中药使用讲究辩证施治,家长并没有这方面的判断能力,所以不可盲目自行选用。
3、服药方式不对
儿童服用一般药片可以整片吞咽,不需嚼碎,但一些药物则需要孩子嚼碎了吃,比如酵母片等,而胶囊剂应直接口服,如果把胶囊中的西药粉倒出来吃,有些刺激性药物可能会灼伤口腔和食道。如果家长不知道正确的服药方式,建议提前咨询医生。
4、用药过量
有些家长见孩子生病就会很着急,误以为药吃得越多,病就好得越快,事实上,过量药物会积蓄在孩子的体内,容易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损伤。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在带孩子去看病时,还要清楚告诉医生孩子吃过、用过的药物,防止医生重复开药。
5、保健品当糖果吃
为了吸引孩子,市面上很多儿童保健品口味都是水果味,很多家长认为保健品百利而无一害,会默许孩子当零食吃。但是,营养补充过量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反应,如过量补充维生素A,婴幼儿会出现皮肤干燥的症状。
生活中,衣食住行,我们总是给孩子专属的呵护,但最需要专属的药品,不知何时我们也能这般提供……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5岁聋儿:我想对妈妈说》, CCTV公益短片. 2016-09-08
[2]《8岁男童发烧入院,当日下午不治身亡》,陕西都市频道. 2017-12-30
[3]《江苏丹阳——3岁幼儿输液后死亡或因过敏性休克》,新京报. 2016-01-25
[4]《为什么中国儿童无药可吃?》,阵雨Fallin.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