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二:
解说:
本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世界环境日当天,迎接了百余位市民的到访,这中间不仅有市民自带从家中聚拢的烟尘,还有人带来了具有监测PM2.5功能的手机,要求与检测中心的专业设备现场分个高下。
市民:我们想去对比一下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
你可以到我们的采样口去测一下,你们的颗粒数和我们的颗粒数有何区别,我们是从2纳米到1万纳米都可以测出来。
解说:
尽管这一天是世界环境日,但广州的空气看上去还是有些灰蒙蒙的。而就在此前一天,广东省实时公布空气质量状况的62个监测站点里,超标的有6个,其中广州就占到了4个,首要污染物全部是臭氧超标。钟流举表示,由于南方沿海城市高温高湿的特点,其实9月份才是广州空气质量面临考验的时候,到时PM2.5和臭氧都可能出现超标情况。
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在广州这个地方,硫的问题,氮的问题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并且它的复合型污染的典型性在几个城市群里头也是最典型的之一。比如说PM2.5,那么它有一次(污染),比如说柴油车直接排放出来的,同时也有二次的(污染),就是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盐,氮氧化物转化成硝酸盐
解说:
其实对于PM2.5的监测,广东在国内来说应该是处于前列,早在1999年,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就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始进行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大气复合污染研究性监测工作;2002年,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实时发布区域空气质量指数。但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天是灰的,空气质量却是良,此类数据的屡屡出现,最终招致抨击,有人就以广州为例指出,是扎堆设在学校和公园的监测点,美化了空气数据。
电话采访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
我们国家严格地把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测分成两个体系,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一定是远离污染源的。
解说:
尽管对于这样的指责,环保部门能够做出解释,但市民或许更愿意相信自身最直观的感受。工业产值占GDP约1/3,又入选PM2.5监测试点城市,广州面对环境总体评价下降的压力显然无可回避,真实的PM2.5数据虽只是面子问题,不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好坏的本质,但接受并努力改变这样的现实却需要勇气和智慧。
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在广州这些地方,可能要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PM2.5达标是第一步。那么臭氧达标可能后边还会有遇到//更大的挑战,因为刚才主要问题二氧化硫、火电厂,火电厂的二氧化硫相对还要好办一些,中小(工业)园的工业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其它氮氧化物更难。然后像VOC挥发性的有机物它那个(工业)园的种类和分散程度,又比前两种还要更麻烦。这个时候说,而它跟臭氧PM2.5的有机成分部分有很直接的关联。这个时候在广州这些地方,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突出一些。
解说:
同样是世界环境日,关于PM2.5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又被摆在了刚刚通报完《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面前。在记者提到美国使领馆监测发布PM2.5数据时,吴晓青表示,希望个别驻华领事馆尊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停止发布不具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信息。这是自2008年美国使领馆发布PM2.5监测数据,并在2011年与中方数字出现巨大差异引发大规模讨论以来,中国官方首次对这一行为提出抗议。
字幕:6月5日世界环境日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
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及发布,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属政府的公共权力,个别国家驻华领事馆自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并从互联网发布空气质量信息,既不符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精神,也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解说:
解释一个空气监测数据的差异,从应对国内的质疑,最终上升至国家内政被干涉的高度,这或许也能表明环保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面对发展与污染时所承受的压力,但更重要的,却是直面压力之后,转变发展模式的艰难选择。
白岩松:
如果一件事情大家仅仅是在那儿争论,而没有事实地改变和行动,那属于有些瞎耽误工夫。围绕PM2.5同样如此。还好,你来我往的吵架中,很多做法开始让人有些欣慰。比如北京,被人诟病了多年的所谓“蓝天天数”终于告别现实,进入了历史,走向更务实的用数字说话。而同样在这几天,北京的汽油标号率先进行了调整,93号油变成92号,97变成95,表面上的数字变化,背后是油品的更加环保化,这些动作可能会更实在地改变一些什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