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归真堂开放熊场是否仅是作秀
据上午实地探访归真堂的媒体介绍,现场演示活熊取胆共分六个步骤,分别为:熊从舍里爬到专门的笼子里;饥饿的熊进食;工作人员使用专用设备在熊腹部开始引流;引流出的胆汁被装在一个大玻璃杯;约一分钟,引流结束;工作人员给引流口消毒;胆汁被装进容器回收。
而许多媒体记者也表示了疑惑:如钱江晚报图片新闻工作室专业摄影记者李震宇表示:工作人员先用食物诱导熊,熊钻进这些小铁笼里,然后再进行取汁!引流的过程很快,持续几秒钟就结束了。引流用的针,明显都是全新的。
而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记者丁华艳的微博中透露“这时,另一单间的熊开始烦躁,工作人员说人多了,熊有应激反应。这只熊爬上栅栏对参观者吼叫,摄影记者则纷纷将镜头对准熊的腹部,熊肚子上什么都没有,没导管,没铁马甲。熊舍5分钟出来,记者们一边感叹情况与之前网上传播不一样,一边也不敢下定论看到了全部真相。”
新浪财经原创记者席淑静则发微博:引流结束以后,熊被放到一个小园子。这里的熊和此前拍的幼熊不太一样,明显笨拙不少,动作也比较迟缓。目前尚不清楚是年龄造成的区别还是引流造成的结果,期待进去以后有技术人员解答。马上就到我们这批了。(8:30)
第一财经电视驻深圳记者万峰:我来告诉你,如果有本事真的证明公司没问题,就在没有“打扫屋子前”,让群众随机去看,而不是在准备好后,再美名其曰的说是媒体开放日请媒体去看。我随机进去了,但是却听到咆哮声。我没说你们虐待,你就急着解释,这又是什么心理?
除去质疑归真堂的特意安排时间之外,多位记者的微博中也都不约而同的指出供媒体参观的是三岁以下尚不足一百公斤未被抽取胆汁的幼熊,而抽取胆汁的熊是3岁以上的成年熊,质疑开放参观的黑熊是否是特意准备;另有记者质疑是否展出的熊为样板熊,而实际上在无人参观时黑熊并不能享受这种待遇。
香港媒体人柳俊江则言辞激烈的指责归真堂是障眼法,“受熊场‘接待’会看到真相吗?几下掩眼法便把人骗了﹗不知背后还有甚么利益瓜葛,我严重质疑现场记者的观察﹗香港和境外的媒体都向归真堂提出参观的申请,为甚么全遭到拒绝?大事大非,不容涂脂抹粉,混淆视听﹗”
然而这些归真堂不够透明的举动都抵不过对于AAF来访的阻拦。
追问: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申请参观屡屡被阻
早在归真堂18日发出邀请函邀请各界名人及媒体参观时,云南卫视《自然密码》栏目制片人余继春就在微博上表示,作为受归真堂邀请的人士之一,他不参加此活动。“因为:一、本人不喜欢长城一日游,何况这墙是空心砖。二、无兽医协会、动物研究组织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介入,徒费口舌。三、视频已公布,再华美的外貌也难掩其实质。”
而一直对归真堂穷追猛打的亚洲保护基金组织(下文简称AAF)在积极参与该次开放日活动,也是铩羽而归。
AAF外事总监张小海22日凌晨两点抵达泉州,据其新浪微博显示“星夜兼程,自北京至厦门,凌晨两点多到惠安。早6:30,欲访问归真堂遭拒。万分遗憾和不解。”而在当日早上媒体聚集等待去参观熊场时,张小海等人依然没有获得机会去参观。
据新浪财经编辑席淑静22日微博记录:“大早上媒体集结在东南酒店一楼,有参观证的媒体可以上车去熊场。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的张小海等一行约七人,一同来的还有兽医,在昨夜来到惠安。不过他们被公司要求周五才能去参观,张小海说,我不去你们媒体去还有意义么?最后他们还是没能坐上大巴,留下一个寂寞的群影。”
对此,归真堂董事长秘书吴亚回应说,开放日接到众多报名,为保证参观秩序,一切工作按照事先在官网发布的的程序来。对于亚基会张小海等人的“特别造访”,吴亚说他们为没有报名却赶到养熊场的媒体准备了下午参观,并和亚基会联系沟通。他说:“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正式的确认。”(据21CN记者张望报道)
另据多位记者的微博透露,归真堂董秘吴亚确实当着记者的面给张小海打电话,但是还没给张小海说话的机会就挂断了,电话共断过两次。
CNTV记者李丹丹祝娟报道:亚洲动物基金张小海说,现在最希望的是和立法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取得沟通,通过参政议政取缔黑熊行业建设。张小海表示,归真堂已经向他们提出了邀请,要给他们做个专场参观黑熊养殖基地。但是被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归真堂欠缺诚意。开放日也不是一个真诚的开放日。他强调亚洲动物基金从不针对任何企业,无恶意。
而对于此事多位记者表示,恰恰因为AAF的缺席致使本次开放日缺少第三方的监督与专业人员的证实(AAF当时带了两位兽医),相对不专业的媒体记者在遭遇归真堂的完美准备下,几无所获。
提问:专家兜学术圈,却未回答天然熊胆是否真的无法替代
由于在参观中不允许提问,因此媒体记者均准备了很多问题,等待在座谈会中提。
据南都记者马建忠的微博介绍专家座谈会开始,“归真堂董秘吴亚介绍参会专家:张世臣、周超凡、周荣汉、谢仲权、李明、黄乘明、田秀华、陈其广、钱大玮等。”共计15位中医药和动物研究领域方面的专家,整场座谈会由于人数太多、现场混乱,直接由11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半。
座谈会中,“无管引流技术是否真正无痛”、“黑熊健康状况如何”、“开放中所见黑熊是否事先经过精心挑选”、“熊胆能否被取代”等问题,成为媒体关注和反复争论的焦点。
然而媒体与专家显然没有共识。
周荣汉:无管引流好似挤牛奶
关于“无管引流技术是否无痛”的问题,21CN记者张望这么说: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项目起草人周荣汉表示,活熊取胆从表面看没有痛苦,就像挤牛奶一样。活熊取胆为人类做了贡献,也提高了熊的价值。
归真堂董事:造瘘好似女孩打耳洞
而归真堂公司董事张志鋆则对技术加以解释说,幼熊3岁后即可开始取胆。“首先是做胆囊开瘘手术,就是为熊的胆囊开一个口,这个口不是创口,因为会长出新皮肤,会愈合,就像女孩子为戴耳环打的耳洞一样。”“瘘口周围有会伸缩的括约肌,平时闭合,进食时才会打开,这时才能插入导流管取胆。插入时的感觉,和耳环穿过耳孔时差不多。”
当记者开始质疑熊胆制品是否不可代替时,专家们开始兜圈子绕到学术层面,据南都记者马建忠的微博:
“周超凡现在在介绍熊胆粉的成分……熊胆是我国传统的中药,熊胆最早记载于《唐新收本草》,这本典籍相当于当时的药典。此后历届中药典籍都有记录,包括本草纲目。现在还经常用在胆囊炎、肝炎、白血病、肝胆肿瘤等领域。”
新浪财经席淑静在场所发的微博:“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说:熊胆粉包含多种胆酸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不仅仅是熊去氧胆酸一种元素。目前所称的人工熊胆则只有熊去氧胆酸一种元素,和熊胆粉不能完全等同。因此熊胆粉具备的镇静、镇痛、解痉、解热消炎、保肝利胆的作用,人工熊胆或者说熊去氧胆酸不能完全取代。”
21CN记者张望在线报道:“原卫生部药政局副局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世臣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囯家像中国一样,用几十年时间搞动物药代替研究。现在,人工麝香、人工虎可以部分替代,但还不能完全替代。养熊取胆已经到了第三代熊,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比过去大大提高。熊胆还无法替代。”(11:50:37 )
然而天然熊胆就真的无法替代吗?是否有某种疾病,非天然熊胆不可治愈的呢?对此,张世臣表示,在我国获得审批的中药当中,有123个品种的药物含有天然熊胆成分。“至于有没有某种病只能依靠天然熊胆来治,这个不好说。”(据人民网微博)
另外会场上媒体记者关针对网上流传的黑熊穿铁马甲带管图片,归真堂的董事厉声反击:“你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图片有一张是归真堂的吗!”场中难得一片安静。同时该董事还对记者关于“被参观的熊是否是被麻醉过”的问题这样回应:“认为黑熊被麻醉的记者,你们可以推选出三四位代表,24小时看着一头熊,看看它在引流取胆时的反应,是否和你们今天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座谈会中,专家们否定痛、否定麻醉、否定归真堂生产的是礼品,然而对于熊胆的功效及其是否真的不可替代未给出明确答复。另有媒体记者问归真堂养熊场初始建立时间时,归真堂的负责人含糊其辞没有正面回答。
疑云未能尽消,疑窦却又再起。
遭受参观拒绝的AAF于当日下午1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四川成都黑熊救助中心兽医莫妮卡对归真堂的造瘘手术公开质疑,无管引流需要的所谓的 “造瘘手术”,要拉扯胆囊并缝合在皮肤上,对黑熊来说,这意味着溃疡、感染。
而还有一些问题仍在许多媒体记者的脑海中盘桓,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却也找不出问题。腾讯绿色频道苏苏在微博上这样说:“归真堂供媒体参观的是三岁以下尚不足一百公斤未被抽取胆汁的幼熊!黑熊四岁开始被抽取胆汁,每日早晚各一次,直至生命终结,寿命大概四十余年。归真堂远处的场房已经扩建完毕!”
也许归真堂的这场闹剧,就此落幕。然而这场关于“活熊取胆”争议却远未停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晏霏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