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家住长宁区天申大楼的大学生小沈,跟着父母出门拜年。就在前天晚上,小沈同学紧急“做功课”,从网上下载了时下颇为流行的“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为的就是走亲戚时能把堂兄表弟婶婶伯父之类的亲戚称谓叫准确。
概念模糊时常叫混
小沈同学对记者坦言,以前一直没搞懂堂姐与表姐、外甥与侄子的区别,上午要去爷爷的表妹家拜年,那么一大家子里有长辈有平辈也有晚辈,怎么才能称呼准确,的确要事先弄明白,“过去一直以为父系家族的平辈都是堂的,孰不知还要按父亲的兄弟姐妹不同性别作堂表之分。”
对此,民俗专家、上海文庙顾问顾延培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比较陌生,对亲戚的称谓更是比较模糊甚至时常叫混、叫乱。
网上流传称谓图表
就在今年春节前,网上流传的“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颇受年轻人的追捧。该表分为家族方面的称谓、亲属方面的称谓、师友方面的称谓等三个部分,详细列举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辈分大小和各种关系称谓。比如,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对丈夫(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妻子)怎么称呼,自己也应随之怎么称呼,不能计较年龄大小。而且,按中国人的传统,称别人的父亲、母亲时谓令尊和令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时谓家父和家母。
建议发放“亲情手册”
中华民族的亲戚关系条理分明且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等,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下一辈有侄甥等。中国人由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因此,这张新鲜出炉的亲戚关系图表,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有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春节拜年必备图”。
顾延培建议,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的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向市民发放“亲情手册”等方式,将民俗称谓搞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江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