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消息,日本政府的一项数据显示,日本10月份的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迄今为止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其中女性自杀人数大幅增长,10月自杀率同比去年增长近83%!
据了解,截至上周,日本全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人数累积达到2087,而 10月份日本自杀人数达到2153人。
专家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重创,大规模失业、社交隔离等让人迎来了异常心理健康危机,焦虑情绪在冲击着全球的每一位个体。
然而,东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自杀问题专家上田美子(Michiko Ueda)表示:“我们甚至都没有进行封锁,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受新冠的影响非常小……但我们仍然看到自杀人数的大幅增加。”
11月初,日本媒体报道,2019年日本共有20169人死于自杀,从自杀者的年龄来看,虽然40岁以上自杀者的人数在逐渐减少,但20岁以下自杀者的人数出现了增长。如今,自杀已成为日本15岁至39岁人群的首要死因。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是自杀。
日本艺人三浦春马自杀事件轰动一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日本自杀率的关注:为什么日本自杀率如此之高?
实际上,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既包括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信仰,又与近代日本经济变化、家庭模式、媒体导向等因素脱不了干系。
比如,日本历史上,似乎一直都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文化——“自杀文化”,这与日本人推崇武士道精神有关。另外,有学者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履行职责和义务在日本人看来是不可违逆的,否则就是耻辱,很多人“不堪耻辱”只有选择自杀而死。
另外,上世纪末的泡沫经济也是让诸多日本人走向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90年代,日本经处于停滞状态,大量资金、企业、个人的资产瞬间蒸发,失业率不断攀升,人们生活变得贫苦,许多人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还有,日本日益淡漠的家庭关系也是年轻人自杀的重要因素,而文学作品的日益渲染、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在影响日本年轻人的观念,导致自杀倾向增长,比如发布于1997年的畅销书《失乐园》就是一部强烈表达死亡之美的作品。
部分内容源自:环球网、中国新闻周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