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贵州广东等8省现石漠化现象 严重地区寸草不生

2011-09-14 08:45:00央视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年的时间,石漠化足以让一个海南岛那样大的国土面积寸草不生。但是这过去的20年里,贵州、云南等地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如今杨光辉的养鸡规模已经扩大到了800只,山腰处搭起了两座鸡舍,旁边临时搭建的小白房里也通了电,晚上他便经常住在这里看守鸡舍。他告诉我们,这800只鸡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每年4万元的纯收入。这四万元靠的全部是产下来的蛋。这个鸡蛋现在一枚在市场价可以卖到2块钱一个。这只是收购价,政府经过包装,协会经过包装,最后就卖到3块多钱一枚。

  而这片核桃林也是杨光辉承包的一块地,他告诉我们,再过两年核桃树便可以结果,到时每亩地又可以带来上千元的纯收入。他家种了600多棵,相当于30多亩。

  去年杨光辉的家里修建了二层楼,现在全家人已经搬进了这所新房子里。花了接近14万。这14万一部分来自于养鸡,一部分来自于过去打零工。

  最让杨光辉感到欣慰的是,母亲现在也支持他继续在村里搞产业。

  杨光辉说,现在她们终于想通了。并且下一步计划再发展2000左右只鸡。

  就在同一年,阳美蓬所在的义安村也被纳入了广西省的石漠化治理规划。山顶封山育林,山腰处的石头地则改成了种植竹子。

  阳美蓬告诉记者,竹子可以编箩筐运到外面去卖,运到纸厂造纸。一年能卖2、3千块。

  山脚下的平地政府则组织村民种起了火龙果。除了自家的一亩地,阳美蓬还在村里承包了3亩地。

  阳美蓬说,这些苗都是政府运来的。全村为了致富都不种玉米改种火龙果了,比起过去种玉米,现在的收入要翻几番。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两三百块钱,现在种火龙果一亩能一千多块。

  更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作为石漠化治理的工程之一,村里家家户户都修上了沼气池,背了几十年的柴火终于可以歇歇了。

  义安村村民告诉记者,修沼气池花了3000块,政府补贴一半,他们自己出一半。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换一种发展思路,贵州织金县的水土保持就卓见成效,同时村民的收入还能增长10倍,这让饱受石漠化折磨的贵州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除了贵州,云南向石漠化宣战的历史也超过20年。这20年,他们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治理石漠化这一地球癌症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资金,还需要科学规划,对症下药。

  曹建华说,岩溶地区整个的生态状况存在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空间分宜性,一个地区跟另一个地区治理的对策和目标可能都会有侧重,有不同。

  林绍发是云南省追栗街镇大水井村的村民,家里有8亩地,当地的辣椒在市场上最高可以卖到6、7元一斤,然而林绍发却一直没能种上。

  林绍发告诉记者,家里的耕地主要是山上的坡地,由于石漠化严重,地里几乎都是石头,贫瘠的土壤无法满足辣椒的生长。加上附近没有小水窖,遇上旱灾就无法灌溉,只能种点玉米。而种玉米一年一亩地也就是几百块钱。

  2008年这里被纳入石漠化治理试点,政府每亩地投入了5000多元,实施了坡改梯项目,把山坡上的石头清理出来垒成层层的石堤,里面填土造地,旁边修建小水窖用于灌溉。去年林绍发也终于开始种上了辣椒。

  林绍发说,今年虽然价钱不好,但一亩地还是一两千左右。

  同样采取坡改梯措施治理石漠化的还有贵州省大方县。不过这里的梯田却并非是用石头垒砌的石堤,而是通过种植金银花形成的生物堤。

  贵州省大方县桶井村村民吴维江说,金银花挨着石头种,水就不从石头上乱流,土也就拉不走了。

  吴维江告诉记者,大方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金银花。但是过去种植规模小,客人也不愿意来这里收购。随着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展开,当地政府加大对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的支持力度,每亩地补助300元钱,扩大了金银花的种植规模,同时帮助农民联系销路。金银花长成后不仅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吴维江说,大概3、4年,金银花就会长成大捧大捧的。和以前种玉米相比的话,收入可能是翻了十倍左右。

  贵州省织金县拥有织金洞等旅游景区。2003年开始景区内便逐步实施封山育林。2008年这里被纳入试点县,当地政府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又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周围修建水利设施,购买果树苗,引导当地的农民栽种果树。随着环境的改善,附近还兴起了农家乐,前来景区和农家乐游玩的人便成为了这些水果的消费者。在通往景区路边的一片桃树林里,我们遇到了正在看管果林的张卫学。他告诉我们,过去家里的十亩地全都种植玉米,即使是丰收的年份每亩地也只能卖3、400元。2008年在当地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带动下,地里已经全部改种了桃树。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村村民张卫学告诉记者,种点桃树,种点果树,经济收入明显比以前种稻谷和玉米好的太多。像桃树的话,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是5000多。

  200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发布以来,截止2010年,全国451个县总计完成3.03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土壤侵蚀减少近6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07年相比年均增长10.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能不能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者 很好地结合起来,能结合好这个工程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对于这些县来说,石漠化治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便有一些地区率先踏上了石漠化治理的道路,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便是其中的一员。1987年这里开始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2002年又完成退耕还林336亩,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32%提高到2010年的80.4%。如今山上是葱郁的林木,山脚下的泉眼常年为全村提供生活用水,地里则是成片的柑橘林。

  云南省西畴县江龙村村支部委员刘超仁告诉记者,去年有几户农户一亩就搞到1万多元的收入,种十年的稻谷还不如一年的柑橘的产量收入。

  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告诉我们,过去江龙村因为石漠化严重一直是西畴县有名的“救济村”,人均收入90年的时候208元,2004年是1200元,到了去年高达5600元。如今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反倒比全县高出3184元。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鼓励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继续分享石漠化治理所带来的效益。

  杜鹰告诉记者, 社会上有人讲,说政府要被子,就是植被,老百姓要票子。就是一个要生态效益,一个要经济效益。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你要被子才能得到被子,要票子才能要到票子。如果是两张皮,那么哪个也要不到。规划是到十二五末治理七万平方公里,一半面积54%,使石岩溶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扭转。

  20年的时间,石漠化足以让一个海南岛那样大的国土面积寸草不生。但是这过去的20年里,贵州、云南等地对石漠化的治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加上相应的政策扶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让石漠化治理见到成效,从而避免粗放式的开荒种植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按照国务院的治理规划,到2015年要完成七万平方公里的石漠化治理任务,同时要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这样的规划能搞早落实,落实好,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早日好起来。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