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9个月大的农村“胆闭男孩”何顺治的父母多次拒绝网友爱心救助,被网友发现露宿街头。其父母表示,孩子病情多次反复情况危急,治疗费用达数十万元,因此决定放弃,把钱留给别的孩子。网友多次报警要求强制救治后,病童再次被送进了医院。
治病救人是善良者的本能选择,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两难之中的何顺治父母最终决定放弃。对此,多数公众表示理解,但面对即将被病魔吞噬的幼小生命,成人们却束手无策,哀其同类的痛楚无法纾解。痛在哪里?更多的恐怕在于社会保障措施的缺失……
理解
拒绝背后是清醒
谁也无权放弃生命,这是一个傻子都知道的常识。但以这样的常识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对何顺治的父母进行无情的谴责与绑架,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生活的许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了解其中滋味,所有置身事外的人们,无论能说出多少冠冕堂皇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
何顺治的父母到底对生命有无认识,这不需要从理论的层面去寻找答案。作为四川农村的一对夫妇,能将孩子带到超出省城之大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看病,而且来时身上只有一千多块钱,可见他们对救治孩子怀有热望的程度。殊不知,这个充满希望与精彩的国际大都市医院医疗费太昂贵,因为孩子病情多次反复情况危急,治疗费用居然达数十万元,完全超出了其心理承受底线。更何况,导致他们放弃的还不止这些,而是即使接受社会网友的爱心捐助,继续向医院砸钱,甚至献出了自己的肝,孩子是否恢复健康还是个未知数。
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理解做父母的心,那种放弃对自己亲生骨肉救治的痛苦挣扎。说实在话,我倒是认为何顺治的父母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换作别人,他们可能懒得想这么多,反正是网友捐献的钱,不花白不花,更何况还是救助自己的“心头肉”。可是,这对夫妇没有这么做,在就要失去孩子这样极度绝望悲伤之际,仍保留着那么一份理智把钱留给别的孩子。在我看来,这对夫妇拒绝爱心救助,看似对生命理解的愚钝,实际上却是一种清醒,一种对网友、对社会爱心的责任。无疑也体现出对爱心的感激与珍惜。
呼吁
请尊重父母的选择权
有些病,今天的医学仍旧无力救治,放弃治疗是不得已的选择。对于一个几个月大的幼儿来说,父母在知道了自己孩子病情严重程度之后,多次拒绝网友爱心救助,主动放弃孩子的治疗,既可避免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可免除孩子的痛苦。
站在善良公众的立场上,看到父母带着重症濒死的孩子多次拒绝网友爱心救助,放弃治疗并露宿街头,从心底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有些网友极有可能会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不解与困惑,但现实是严酷的,孩子的不治之症和巨大的医治费用开支也摆在那儿,网友们或许可以救急,却无法救穷;或能可以救一时,却无法救一世。
看到事情的两面性,在献爱心的时候,就不该把父母放弃救儿的行动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对他们横加指责和干涉。否则,这样的救助行动对病儿、对病儿的父母、甚至于对社会都是一种伤害。
站在父母的角度,没有一个为人父母的人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骨肉可能被病魔夺去生命而不全力救治。面对难以治愈的病症,何顺治的父母选择了主动放弃,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和煎熬。因此,这对夫妇痛苦且无奈的抉择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宽容、尊重。尊重他们拒绝社会救助的权利,也是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
评判
爱心泛滥可能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现实“两难”面前,笔者以为再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网民,也万不可对是否“救治”越俎代庖。因为,属于个人爱心性质的捐助,可以解决得了一时困窘却解决不了一世。即使因这份爱心捐助可以基本满足手术治疗费用,但未来长期的对患儿的医疗看护负担依然可能是个“天价”。这些“后续”问题家庭成员之外的人不可能感同身受,也不可能帮助解决;二者,一旦捐肝之后的正常生产工作受到了影响,今后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等诸多后续问题,爱心网友也不可能解决。
所以,以一个来源于网民个体的,可能是“泛滥”的爱心,解决一个病重患儿救治问题,最可能的结果是“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痛苦”。那么,这个救助和救治重病患儿的“义务”究竟在谁?政府方面理应“出手”,不仅应从大病医疗保障方面尽快以制度规范,更应从尊重生命的高度,给予哪怕是任何一个有希望活下来的患者一个“机会”。同时,对从制度法纪和道德上无法避免的“两难”问题,立法机关不妨有一个清醒“决断”,一些发达国家对“临终关怀”式的安乐死是认同的,这样的规定或者显得冷酷,但换言之又未必不是对身陷病痛折磨又无力回天者的最大“关爱”。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一旦构筑起来,或能有效帮助类似的家庭摆脱“两难”。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