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县域医院遭遇民营资本冲击,“鲶鱼效应”如何平衡效率与活力?

2020-03-18 00:00:03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尽管民营资本的“鲶鱼效应”在大三甲以及三级的医院效果寥寥,但在二级以及以下的县域医疗机构却浪花不小。

  长期以来,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市场发展长期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即:越往“上”医疗资源越集中、病患也就越密集,这种“马太效应”的产生,让上级医疗机构诊疗门庭若市、下级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从而进一步导致上级医疗机构粗狂式扩张、下级医疗机构发展举步维艰。

  资源浪费,缺乏管理和治疗的核心技术,成为了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痼疾。而社会办医又遭受发展空间小、准入门槛高、人才瓶颈、社会氛围等因素影响,积极性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激发医疗市场活力,继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多部委也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旨在“松绑”社会办医体系,丰富医疗市场资源,用“鲶鱼效应”来有效激活现行的医疗市场,创建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尽管“鲶鱼效应”在大三甲以及三级医疗机构效果寥寥,但在二级以及以下的县域医疗机构却浪花不小。

  一位在县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表示:“民营资本对县域医院的冲击有点严重。因为民营医院具有管理灵活优势,可以不遗余力地挖人,开展营销活动,对管理束缚、财力有限的县级医院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力,在财力雄厚的民营医院所在地区尤为明显。

  那么,民营资本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入驻医疗服务业呢?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如果单纯以市场的方式盲目的放开民营资本的入驻空间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在二级及以下的公立医院造成冲击,尤其带来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不可控性造成的连锁效应甚至有可能反噬民营医院投资资本,一定程度上打击其融入热情。

  民营医院投资面临哪些挑战?

  一是地方配套性政策落实难。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社会办医方向和原则进行了明晰,不同地方受外环境、财政因素等制约,配套性政策落实不一,降低社会办医积极性。

  二是民众认可度偏低。

  民众长期以来的就诊习惯短时间无法改变,对公立医院技术、能力、水平信任度高,对民营资本融入医院的信任偏低,制约民营医院发展。

  三是管理优势不足。

  民营资本投入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性,投资实力也较小,抵抗行业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受资金压力、成本管控、人才引进等因素制约,民营资本投入医院更关注短期利益的实现,医院发展缺乏技术特色,品牌效应不凸显。

  四是人才断层严重。

  复合型管理人才匮乏。在编制管理、人才培养、政策扶持、薪酬福利及社会地位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偏差,致使民营资本融入的医疗机构人才难引进、人才流失严重。

  这些难题怎么破?

  笔者建议以“半控制”式的民营资本引入为基准执行。

  首先对民营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民营医院的发展。结合区域地理人口环境、医疗结构分布情况、诊疗服务等需求,通过科学评估后对民营资本入驻数量、诊疗范围和规模进行引进。通过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的良性竞争,进一步促进医疗服务领域提档升级,为民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对公立医院的融入模式,如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通过民营资本的融入有效解决公立医院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化解各类债务风险。这又为民营资本的市场融入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效降低了民营资本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缩短了民营资本的盈利周期。还可以让公立医院的环境改善、设备升级,为人才培养、管理更新注入新的活力,从很大程度上去缓解区域民众的诊疗服务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具体举措就是医疗机构投资主体是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局和社会资本,地方财政部门代表政府为医疗机构注入小部分资金,其余资金则由所参与合作医院投资的社会资本投入,保障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学科发展、日常开支等。

  医院重点在日常管理、服务供给、品牌效应做实工作,而社会资本负责与非临床服务、临床支持服务的供给。合作期满后,社会资本按照协议约定将医院的运营、管理权以及合作医院的所有资产包括合作医院的建筑设备、大型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移交给政府,同时解除与医院的特许授权合同,退出PPP(公私合营模式)项目。

  社会资本主导模式下,社会资本负责合作医院的运营、管理,通过使用者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方式来收取合理回报。具体而言即通过合作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以及后勤服务收入(包括餐厅、停车场收费)等收取回报,当合作医院的收入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合理回报时,政府通过其派驻的总会计师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核实后对社会资本予以合理的财政补助。

  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医疗领域的建设,是国家扩大投资需求、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应该不遗余力去落实,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

  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预判分析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真实可靠的数据,客观、公正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后予以实施,确保项目可操作性。

  二是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融资风险的防范,不可过度依赖债务性融资,要确保一定比例的自由资金,减少项目融资风险。且在编制项目具体的融资方案时,要明确债务性资金的具体来源,设计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融资担保,同时要加强收益不确定性风险的防范,做好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尽可能的提高估算的准确性,降低项目风险。

  三是要加大项目监管力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大对项目建设、运营期间财务监管力度,综合使用内、外部审计方法,加强对项目的审计和跟踪监察,规避各类风险。

  四是重视并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复合型人才管理库,为推动社会资本医疗领域项目的融入增添动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