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驱散“海上阴霾”的抗坏血酸,何处寻?

2019-10-24 07:48:24医脉通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每一个不再缺乏维生素C的现代人,都应纪念迈出维生素C合成第一步的科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

  知其所以然:抗坏血酸的发现

  虽然摄食新鲜水果,驱赶走了覆盖在海员头顶的坏血病阴霾,但对其中发挥治疗与预防作用的关键物质,人们仍迷惑不解。许多学者不懈地研究水果中的成分,仍无法分离出那种神秘的“治疗因子”。

  这样的探索延续了百年——1907年,两位挪威生理学家才成功地在小白鼠身上,建立了坏血病的动物模型。后来我们知道,能成功建立起动物模型,恰好是因为小白鼠与人类相似,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

  机缘巧合之下,1928年,新鲜蔬菜、水果中的这种“抗坏血病因子”被确认为维生素家族中的一员,并被命名为“水溶性因子C”。

  辣椒or牛肾上腺:整整1公斤

  此时,轮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登场了。他早年曾在多国求学,对生物氧化还原机制颇有见地。1927年,他受邀赴英国剑桥大学工作,几个月时间便在实验室中成功地从牛肾上腺中分离出1克较纯的抗氧化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

  两年后,Szent-Gyorgyi前往美国梅奥医院,再次从牛肾上腺中分离出大量该物质。但由于当时生化技术尚不成熟,再加之提取量仍较少,这种抗氧化物质的结构仍然不明。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自己的故土匈牙利,他意外发现,就在祖国有一种常见的辣椒作物中,含有大量这种抗氧化物质。他成功地从辣椒中分离出整整1公斤己糖醛酸,并继续探究其结构,终于发现该提取物可以进而合成维生素C。

  1932年,美国科学家从Szent-Gyorgyi的实验室间接得到这种物质,并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确定己糖醛酸便是此前被发现对坏血病有治疗作用的维生素C。1937年,Szent-Gyorgyi因发现“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则颁发给了正确描述维生素C化学构造的生化学家Walter H. Haworth,其还发现了制造维生素C的多种方法。维生素C的另一名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则由Szent-Gyorgyi与Haworth共同命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