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之敌——从1公斤到11万吨
老鼠生活在病原体肆虐的下水道,流浪狗以垃圾堆的残羹剩饭维生,秃鹫的食源是腐烂的动物尸体,但它们却都能安全存活,不被细菌所侵害,这是为何?原来,这些动物的解毒能力,来自于体内的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的免疫保护能力,是许多物种赖以生存的安全盾牌。
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说维生素A是“维生素之母”,维生素C则称得上是“维生素之祖”。
如今我们知道,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人体不能自我合成,只能通过饮食摄取,通过小肠上段吸收。以一个150斤体重的人为例,每日推荐的维生素C摄入量为60mg,而大多数人从饮食中得到的摄入量却远低于此。
缺乏维生素C,人就容易罹患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补充维生素C,也成为提高健康水平的必备环节。但在几百年前,受限于知识与技术,人类曾对大量提取、合成维生素C望洋兴叹。从天然物质中提纯出1kg维生素C,更是难于登天——
而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1893.9.16-1986.10.22),则因此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天 ,便是这位“维生素C合成之父”的33周年忌辰。
“海上阴霾”坏血病
人类历史上曾有一种“不治之症”——坏血病。早在希波克拉底时期,坏血病就被记载于医学古籍。15世纪之后,文献中记录的坏血病高发于海员、海盗,因其死亡率颇高更是犹如一片黑暗的“海上阴霾”。
患上坏血病的海员,一开始会出现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皮肤易红肿、肌肉疼痛。随后脸部肿胀、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最终皮下大片出血,严重疲惫、腹泻、呼吸困难,往往因器官肾衰竭而死亡。
奇怪的是,15世纪我国郑和下西洋的文献中却无大量船员因坏血病死亡的记录,与西方航海习惯相比,东方长途航海多会备上大量蔬菜与水果。虽然古代东方人并不清楚其中发挥作用的是什么,却无妨在实践中大为获益。
相比之下,西方探险家、航海家,则很少有人意识到柠檬等水果、蔬菜在航海中预防坏血病的作用,客观原因是当时缺乏保存新鲜蔬菜、水果的技术。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海军军医James Lind通过严密的临床试验,确认坏血病与海员饮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Lind制备了橘子汁作为治疗坏血病的药物,出售给海军部门。但不巧的是,Lind自制的“桔汁药”由于氧化导致维生素C失活收效甚微,英国海军部门因此对其嗤之以鼻。
几十年后,另一负责海军医疗的Gilbert Blane坚信Lind的理论,再次强制船员应摄食新鲜橘子与柠檬汁,英国海军才根除了坏血病。
下一节:知其所以然:抗坏血酸的发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