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控烟专家再次发出呼吁:应警惕烟草企业借文化营销输出所谓“烟文化”,从而毒害更多的消费者。
在10月15日举办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烟草业“文化营销攻略”剖析会期间,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王帆、著名学者陈四益纷纷表示:为了获取更大利润,烟草企业借助文化包装产品。文化营销已成为中国烟草业促销产品的重要攻略。
他们先是在卷烟的名称、商标、色彩等上面植入历史的、文学的、科学的、艺术的、自然的、民俗的各种元素,然后再把这些外加元素鼓吹为卷烟自身或吸烟行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贯彻到“产品、价格、广告、促销”的各个环节之中。借文化欺骗诱导消费者。同时,他们还借这种制造出来的所谓“烟文化”,抵制为保护民众健康而采取控制烟草危害的各种措施。这种“烟文化”,其实质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专家们表示,烟草业文化营销核心是指:烟草业文化营销是一种“借力打力”,窃取原本负载在其他文化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为它所用,其本质是恶意欺骗和混淆视听,是一种传播社会负能量的行为,是一种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劣质文化的代表,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
烟草业常见的文化营销方法包括:卷烟品牌命名、卷烟产品命名、卷烟精美包装、传统媒体广告“擦边球”、新媒体网站推广、社交媒体及线下活动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各种文化场馆冠名(包括创建各类烟草博物馆)、赞助各类公益活动(包括冠名希望小学) ,其内容大都借助名人、名胜、民俗、名气以及民生等社会各个层面正能量的名目。
烟草业文化营销作用:将文化价值附着于卷烟,对于烟草业长期发展和利润实现具有把危害健康的卷烟幻化为“文化象征”的关键作用;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则具有灾难性影响。
近年来,烟草使用危害的狰狞面目,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所揭示。远离烟草危害,倡导健康生活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风尚正在转变。但烟草的文化营销也因此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多变,更加猖獗,需要人们加倍警惕。
警惕烟草业文化营销,我们应当:
1)坚决要求在中国所有生产、销售的卷烟制品包装上,强制印上符合《公约》及其实施准则要求的图形健康警示,以破坏负载在烟包上的虚假文化要素;
2)坚决要求杜绝一切能够传递烟草所谓“文化价值”的载体,包括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及赞助,吹散社会各个领域的烟味儿,恢复大众媒体及各类社会活动原本的文化价值;
3)抵制劣质文化,揭露烟草文化营销的本质,反对烟草业借文化之名,行营销之实,用更大的力度在全社会倡导控制烟害、还我健康的传播活动,用科学健康的优质文化正能量,驱赶并最终取代危害健康的劣质文化负能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