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短片)
解说:
持续的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使得公众对污染源的讨论也在持续。那么推高北京PM2.5数值的幕后元凶究竟是什么呢?半个月前,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于建华:
北京市机动车对于咱们空气质量的影响大约占到22.2%,燃煤大约占到16.7%,扬尘占到16.3%,工业占到15.7%。
解说:
元凶似乎已被找到,那么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污染吗?目前北京机动车已超过500万辆,然而东京、纽约等世界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早已超过800万辆,PM2.5却远远没有中国严重。于是与机动车尾气相关的成品油质量问题,被再度推到了公众讨论的前台。
上周五,针对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因而导致严重雾霾天气的质疑。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公开回应称,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吕大鹏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
中国石化从2012年5月份开始,已经就向北京供应京标五车用油,它和欧洲实施的欧V排放的标准是一样的,是全国最严格的标准。油品中的硫含量都是小于10ppm,硫含量的标准是他们的15倍,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
解说:
尽管北京已经实施京标5的标准,但并不能改变全国范围内质量仍然较低的事实。目前我国除了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已实现国4标准汽油,江苏、浙江及广东的十多个地市于今年的1月1日起才开始试行车用油品外,其它的地区仍为国3汽油标准。国3标准对于硫含量的要求在150ppm以下,刚好是国5车用油硫含量的15倍。中石化的回应能否打消公众的质疑,还有待观察,而防范和治理雾霾却是迫在眉睫。
字幕提示:2013年1月29日新闻
解说:
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解说:
1月24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对雾霾问题进行了表态。那么如何才能让人民看到希望呢?昨天北京市政府启动了应急减排的措施,包括在三天内停驶30%的公务车,103家重污染企业停产等等。
李健绯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
从检查的情况看,有一些企业还是做得不错,积极配合市里的要求,但是也发现了13家企业,有(排污)超标的行为。
解说:
再过十天,春节就将来临,对此专家提议,春节如果北京仍然笼罩在雾霾之下,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甚至禁止烟花燃放。
汪键环保部污染防治司:
整个污染应该说是我们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工业机构和产业结构,造成了现在这种污染。应该说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主持人:
当雾霾天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政府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应急措施,但这显然并不是温总理所说的“采取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里面所说的全部的内涵。我们也来看看雾霾天气的成因,根据它来分析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环保部的副部长吴晓青表示说,“形成雾霾的天气有四大原因,第一,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第二,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第三,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第四,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了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听上去不是特别的直观,我们现在连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郝院长您好。
(电话连线)
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刚才我们念到的环保部说的雾霾天气四大成因,您觉得最突出的应该跟公众解释的是哪一条?
郝吉明:
这四大成因都是对的,但是我感觉目前机动车排放是最值得关注的。
主持人:
它占到PM2.5排放的百分之多少的比例?
郝吉明:
像在北京地区,平均要占到20%到25%左右。
主持人: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最能够直接见到效果的是吗?
郝吉明:
是,现在是最突出的一类源。
主持人:
用限制出行的方式还是什么样的方式,让公众既能够接受又能够有效地去影响到空气的质量?
郝吉明:
从目前来看,改善油品质量,可能是控制一种源污染物排放的全局性的问题。
主持人:
改善油品的质量,应该并不是说近期人们才知道的一个答案,为什么迟迟到今天依然没有能够解决?
郝吉明:
这个可能得从油品质量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上缺少认识,另外我们的法规标准也有滞后的关系。
主持人:
如果现在的油品升级到了我们理想的指标,对PM2.5的排放会减少多少,这有一个数据吗?
郝吉明:
这没有全国的数据,但是总的来看,由于油品的质量差,我们两次推迟了柴油车国4标准的实施。油品标准不仅影响汽车的排放,也会影响机动车尾气的净化系统。同时,对很多的施工机械、农业机械的排放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油品的质量是对整个的污染物的排放是全局性的,对机动车排放的来说,改善油品质量是源头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
主持人:
要能够发生这样的改变,最重要的取决于什么呢?比如油品生产企业的自我的产业升级,还是政府的相关规定,哪个是最关键的?
郝吉明:
从总的来看,国家的相关规定是必须要走在前头的,因为政府的标准法规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认识清楚的话,企业也应该采取依法行使,来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
主持人:
那相关的法规有没有在制定和形成当中?
郝吉明:
我们已经多次呼吁,希望能够立法来解决,法规上现在没有看到太大的进步。据说发改委已经跟多家协调推动油品质量的改善工作。
主持人:
好的,谢谢,稍后我们继续联系。刚才郝院士是说了一个关于污染排放当中,就是尾气油的质量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能够看到明显的推进的过程。关于治理大气的污染,很多人是把希望寄托在相关的立法的出台,这个立法即便是出台,究竟能不能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很严峻的现实呢?
>>>相关报道:
专题:雾霾比吸烟更易致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