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北京的大雨中,广渠门桥下,没能打开车门的一男司机溺水死亡。在得到这名司机死亡的消息后,网络中出现了惋惜和遗憾。许多网友焦虑地表示:“一个男子怎么就打不开车门?如果被困于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有人会说,车内备一个逃生锤就行了,据业内人士分析,网上热卖的逃生锤并非万能,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用。因为在狭小的车厢内击破车窗钢化玻璃的难度极大,还会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而且,击碎玻璃后容易在逃生时被玻璃尖角扎伤。
快速转移到车后排 用力砸玻璃四个角
北京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潜水队的队长胡京玉曾经多次做过车辆遇水后的逃生实验,他的实验方法是用吊车将小汽车扔进水中。胡京玉讲解道,车辆遇到大水后,车辆外部承受的压力很大,因此车门很难被推开。由于许多车辆为电动锁,在落锁的状态下,电动锁遇水会出现失灵的可能,也给开启车窗带来影响。
车辆在遭遇大水后,水并非一下子涌进车里,而是将车浮上来,水再进入车内。由于车辆发动机的重量较大,车辆会出现车前部先下沉的情况。驾驶员应该立即向后座移动,并用小锤子砸破车玻璃,“在砸玻璃的时候,要用力砸玻璃的4个角,这样玻璃更容易被击碎。如果没有小锤子,可以用改锥等坚硬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比用脚踹碎玻璃要快得多。”
胡京玉在实验中总结的逃生经验还有,由于车辆在刚刚遇水时,车辆的外压大于车内压力,驾驶员很难击碎车窗,“但是这个时候不能慌,更不能放弃,要继续用小锤子砸车窗。很快车内外的压力就会变得相对平衡,这样击碎车窗会变得相对容易。”
胡京玉发现,在多次实验中,如果遇到大量水包围车辆,大量水涌进车辆时,最佳逃生时间大约30秒至40秒,“驾驶员要快速移动到车辆后排,用工具砸破车窗快速逃生。”
车辆最大涉水深度由进气口高度决定
涉水行车所带来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雨水可能通过进、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气缸,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造成气门连杆、活塞曲柄发生弯曲变形,严重的还会损害缸体。二是车内电路尤其是行车电脑进水会造成短路,普通的电路还好,如果行车电脑进水并受损,一般就只能选择更换了。
由于水压远小于汽缸的排气压力,只要发动机不熄火积水一般是不会倒灌进排气管,发动机气缸进水90%的情况都是由进气口进水造成的。所以理论上讲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是依靠其进气口的高度而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在水中“潜行”的原因。
但实际上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时,需要驾驶员继续踩油门以保证排气管内的气压,如果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车辆熄火。除此以外机舱内除了发动机还有很多其他部件,它们在浸水后不会马上停止工作,但浸水同样会对其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不建议车辆涉水深度超过排气口,通常人们都把轮胎的入水深度作为衡量车辆涉水能力的参照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