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过热
那么,现在医药行业的投资是否过热呢?
“国内创业投资整体都过热,不光医药行业。”周林林如是判断。
甚至有人戏称现在是“全民PE”,似乎人人都能做PE,以此形容民间投资的热度。
“现在投资企业的时候,企业会提高很多价格。”梁颖宇表示。
金融分析人士透露:在2008年国内A股从6000多点暴跌之前,国内公司首轮融资的PE大约10倍,如果是成长性差一些的传统企业,可能只有5倍左右。但现在100多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市场,把很多企业的胃口吊起来了,有些企业声称30倍都不愿意拿VC的钱。
而医药作为规模不是很大但造富效应显著的一个行业,正是PE、VC们投资的热点。
周林林分析:“市场对医药的期望值比较高,医药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并且未来十年医药行业仍将快速发展,这给了投资者很大的信心。”
因此,在投资时即便企业要求提高价格,也仍有许多投资机构会接受,很多投资者相信上市时能达到高倍市盈。
“泡沫肯定存在。”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进如是评价。至于是否过热,王进认为这要分阶段,上述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在投中后期,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并不热。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1月已披露行业的28笔投资案例中,投资阶段仍以获利期和扩张期为主,案例数达24起,占合计的85.7%,涉及金额28.6亿美元,占合计金额的95.4%;发生在发展期和早期的案例有4起,涉及金额1.39亿美元。这一分布显示出创投机构对项目获利期和扩张期投资阶段的偏好。
王进认为:“虽然现在有一些产业引导基金会投初创期,但多数创投还是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政府应该对此进行积极引导。”
周林林也提醒,应警惕投资过热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徐琼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