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
现行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为克服这一弊端,本项目启动后,我们根据基层卫生人员的岗位实际和发展需求,按照培训方案提出的“一条主线、两条辅线”的总体思路,设计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为主,实践教学课程以临床实习、技能操作、参观见习、小组讨论为主,实践教学课程不低于培训总学时的40%,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实践教学课程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素质拓展、心理调适四大课程群,全面提升受训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根据我们对学员的无记名问卷调查,87%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结构与设置科学合理、针对性强。
为培养灾区本土化的心理康复人才,在心理咨询人员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出台了两项措施:一是增设健康教育、教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三门课程,使受训者既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者,又成为心理康复技术的“教育者”,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二是省卫生厅专门行文要求各地、各单位要依托省心理卫生服务人员数据库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主动深入灾区基层开展心理服务和再培训,进一步推动心理卫生服务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受灾群众心理康复。
为使项目在今后发挥更大的效益,我们根据四大课程群结构,遴选出各课程群的核心课程,如心理诊断与咨询等,给予全程录像并制作成讲授课件,以便于今后在基层推广应用。
教研同步开展,以研促教
为使项目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持续的行业和社会效益,我们决定按照“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同步开展课题研究。经研究论证,遴选出11个研究方向,列入四川省卫生厅2009年指令性课题,以达到“以项目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项目”的目的。
11个项目研究课题为:
基层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基层护士执业过程中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健康中国工程”心理咨询培训效果评价;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指南”研究
“健康中国工程”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效果评价;
基层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在岗培训模式探索;
基层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在岗培训模式探索;
三级医院“专科团队”建设的培训模式研究 ;
县级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培训的质量控制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疗服务指南”研究
基层卫生人员公益培训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三)坚持开放导向,搭建一流资源平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血管健康工程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