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启动以来,遇到的难题是什么?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昨天上午,河南省推动新医改及五大工程建设研讨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及各市相关医院负责人就“推动新医改以及五大工程建设”等焦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新医改”遇到新问题】
“小病进社区”,可患者感冒还往大医院跑
郑州市“医改”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具有代表性。
据介绍,郑州市辖九区、六县(市),市区常住人口300余万人。十年来,通过省、市、区公立医院主办,企事业医院、城区内乡镇卫生院改造、转型和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多种途径,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5个,服务人口261.5万人。
郑州市2008年率先推出了“片医负责制”这一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但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有关负责人说,依据省、市《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目前还缺乏有关房屋使用、人才引进、资金补助、医疗保险等相关配套文件的政策支持。社区首诊制尚未实行,“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患者就诊还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造成相对性的“看病难”,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
全科医学人才缺乏
按照国务院有关指导意见,每一万名居民要配备2~3名全科医师,但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师数量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基层医院转型或上级医院设点,工作人员以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医生,缺乏全科医学知识。
另外,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与大医院医生相比,受尊重程度较低,而且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政策尚不配套,缺乏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扎根社区的有效激励机制,依然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议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编定岗,人员工资纳入财政供给。”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出台相应政策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搭建有利于业务发展的平台。
社区看病报销不顺畅
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而申请加入医保的门槛费和日常维护费用过高,使得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保望而生畏。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审批是根据规划建设随时进行的,而医保的审批一年只有一次,这使得一些新建成审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及时加入医保。郑州市卫生局妇社处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医保部门随时审批,以确保社区居民能及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到医保服务。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