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500万人口的地级市的卫生局局长,对摆在桌上的一张全市地图反复考量??甲区可能需要2个三甲医院、3个二级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康复中心、4个牙科诊所、6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疾控中心、1个急救站,乙区是不是需要1个三甲医院、2个二级医院、3个社区服务业中心?
一项医改新政,使得各地市卫生局局长都需要面对上述考量,即划定本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总数量,再“分配”给各个区县。
8月26日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征求意见初稿)(以下简称《规划》)。简单而言,《规划》要做一件事:核定一个区域(市为基本单元)的各类医疗机构的总量和医务人员的总量,按一定原则和指标,来确定分给每个区域的医疗机构的数量和种类。
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是,用行政性力量重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解决目前医疗资源区域不平衡、现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然而,在现有卫生体制下,看似理想的政策目标,却埋下了伏笔。
《规划》表示,核定区域医疗机构总数和新设医疗机构的依据是,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口状况、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综合考虑支付能力、医疗服务可及性转化成为服务需求的潜力,分年度预测、规划周期医疗服务需求。对此,《规划》细致地给出了一系列指标及核算函数。
尽管这组指标体系颇为专业,但还是能从中看出一个核心:如果该区域现在医疗机构已充足,那么新设医院机构的申请将不获批复。
从目前看,很多城市存在大量一、二级公立医院,如果按一个区域内的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指标(人均拥有的医疗机构,人均拥有的医生、护士)看,大部分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的供给已非常充分。
“以现有医疗资源的供给量”出发,来核定一个医疗机构是否被准入设置,等于保护了现有的城市一、二级公立医院和县乡镇医院。而这些医疗机构中,不乏有管理涣散、人员臃肿、诊疗质量不佳的医院(更多新闻来源医药新闻网)。
实质上,中国的“看病难”不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而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在新竞争力量难以进入的情况下,现有医疗机构变为“优质”可能性有多大?
《规划》不仅为保护现有医疗机构埋下了伏笔,更加固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隐形天花板”。
如《规划》提出卫生部门通过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均纳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然而,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背景下,有极大可能加剧医疗市场政策不公现象。
山东某县一位民营医院院长无奈表示,该县人民医院院长就兼任卫生局局长。理论上,他们和县人民医院处于竞争关系,但他却要经常去竞争对手处“汇报”情况。此外,不仅准入存在“玻璃门”,在准入后医院定性上(即民营医院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没有明确规章和财务核算,营利与否关键看卫生行政部门的“态度”。
已在北京、重庆投资、托管3家改制的企业医院的某医疗集团董事长担忧,目前公立医院占医疗机构总量的97%左右,且中国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不低,《规划》重构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果可能是,公立医疗资源内部相互重组、调整,而新入医疗市场的社会资本则被“卡死”。
事实上,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不公平竞争”已是公开的秘密,江苏某地区民营医院院长抱怨称,即便是该院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治疗费用少于该县人民医院30%,但被纳入新农合定点医院时,没有给出和公立医院一样的待遇。如该院是二级医院,但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政策是三级医院标准,即起付线高,报销比例小。
(实习编辑:陈炫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