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打五折
不用白不用”
据了解,医保门诊统筹采取“共济原则”,但市民将其理解成人人都能每月报销300元,相当于“看病打五折,不用白不用”,甚至有患者为用足额度,一周之内居然连看9次病。医院方面认为,医保中心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压抑许久的就医需要,会以“井喷”形式爆发。
也有医院指出,医保中心以全市人均平均年就诊7.2次测算结算额度,由此得出“每人每年在大医院看病403元,补贴600元是够用的”结论。但具体到每家医院,这一统计结果未必适用。
“7.2次的数据是在人们认为看病贵、不敢看病的情况下得出的平均数。”李穗华认为,现在政府埋单,人们看病次数肯定会突破这个数字。还有医院悲观表示,越是服务量大的医院,亏损将越厉害。
有医院认为,目前对“共济原则”的宣传不够,也没有充分考虑人们的趋利本性。
“市民都觉得,反正我的账户上要被扣钱,不用白不用?”余敏表示,这个想法也导致许多人想要用足额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只有年度结算概念
何来“月光”这一说法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张学文表示,“在我们的制度设置当中,并没有当月结算的概念,而是以参保人年度报销额度为计算标准的。”参保人生病的几率在一年当中并不是平均的,所以不能以此来测算。就像门诊统筹政策设置当中,每个月最高限额300元,和每年最高限额3600元,两者的风险完全不一样。
他表示,居民医保刚刚实施之初,医院也说吃不消,但是实施一年以后却没有一个医院亏本。
重复就诊?
回应:医院要把好关
“人均一周看病1.2次,个别人一周内看9次病,医院怎么搞的?”张学文表示,在整个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的设计中,医院作为一个保障主体,应该对病人进行引导。“他上次的药都没有吃完,为什么还要给他开药?医生是怎么当的?怎么对病人负责的哦?”
张学文表示,他们现在天天都在医院转,也接到很多反映,的确有病人想着怎么把这300元都用光。而且也发现有几个天天开药的病人,“他们这儿开药,那儿卖药,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属于骗保行为,一定要进行严厉打击。”
他还提出,对于出现人均一周1.2次的看病记录的医院来说,医院有开药的主动权,医院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遏制。
大医院压力大?
回应:已有人转向小医院
针对越是服务量大的医院亏损得越厉害的说法,张学文表示,“根据监测,门诊统筹政策实施以来,报销比例的杠杆效应已经显示,以前的门诊量大医院占总量的75%左右,现在已有5~6个点转向小医院。”
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万人选点,其中只有6万人是退休病人。定点参保人有七成看病,与整体的数据基本吻合。
(责任编辑:马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