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乡并镇后我们的发展无人过问”
我是山西左权县麻田镇泽城卫生院的院长。我们卫生院原隶属于泽城乡政府,始建于1942年,由当时的八路军总部卫生部帮助组建。2001年,撤乡并镇时,泽城乡整体并入麻田镇,泽城卫生院还继续保留着,但是,发展问题却无人过问。
现在,我们卫生院有18名职工,其中主治医师2人,中医师3人。我们这些人承担着全乡22个行政村、1.1万人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但是,我们卫生院的各方面条件却是很差很差。全院各种用房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初建成的,其中有20多间房屋已经成了高度危房:门窗爆裂,墙皮脱落,低矮潮湿。现有的400多平方米的建筑也远远不能满足各种业务需要。医生都是好几个人挤在一个小屋里。同时,卫生院的设备也是极其简陋,到现在,看病仍然要靠“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老三样,一些常用的仪器、器械都没有。老百姓来看病了,我们根本无法为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这也成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反映看病难的一大原因。
工资不及乡镇干部的一半
我们这里地处太行深山区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条件艰苦的贫困山区。尽管已经解放60年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这里仍然很落后,农民生活贫困。
左权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麻田镇是重点县里的贫困乡镇。眼下,镇里百姓以种粮为主,辛勤劳作一年只能得到八九百元的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有钱没钱我们都得给他们看病、治疗。有的人春天欠下医药费,秋天才能还上。有的人医药费一拖就是好几年,成了呆账。这对于我们这个本来收入就很微薄的卫生院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我们现在全院仅依靠卖药的一点收入和上级财政给予的可怜的补贴维持着基本运转。在我们卫生院,职工工资低得可怜。院长的月工资就800元左右,一般职工每月的工资只有600元,连乡镇干部工资的一半都不到。其他福利待遇更是谈不上了。由于左权县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县财政收入少,仅仅只是保吃饭的财政而已,长期以来,对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投入几乎是零。
盼望有外援
几十年来,我们卫生院的历任院长都有这样一个心愿:盼望能建设一个像样的卫生院,能改变卫生院只有“老三样”的状况,增添一些常用的必备医疗仪器,如X线机、小型B超、小型心电图机、小型的常规化验设备,以及几张能升降的病床等。可是,光建房的资金就需要几十万,如果仅靠我们卫生院的自己完成,不知要等到什么年头。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我们一直在祈盼着国家的这场“及时雨”能降临到我们卫生院。在上级财政支援暂时没着落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把目光投向社会力量,向一些大企业求援,为的是尽快使卫生院的条件得到改善,以满足一万多乡亲们的看病就医需求。我们把贫困山区卫生院的窘境向贵报反映,也是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另一方面,我这几年也很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卫生政策,看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中心卫生院的投入力度,那么像我们这样的一般卫生院怎么办?希望有识之士能为我们多出点主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