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要充分调动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在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发放之际,有关负责人就新医改方案作出以上表述。而对于此,广州华侨医院黄力院长则认为,如今医疗事业的发展处于许多不利环境,要想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必须改善医疗事业发展的环境。
“作为
院长,我深感部分患者对
医院和
医生只有要求,缺少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和爱护。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医闹’。”黄力说,一些病人或病人亲属对医生有过高要求,病人一旦死亡或遇上医疗纠纷时,亲属不是寻求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选择“闹”医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同其他物品和商业服务没有什么两样,把高度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等同于其他简单的消费服务。”黄力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就是净化社会环境。
在黄力看来,医疗卫生事业所面临的行政法规
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国家物价局制定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价格制定是否合理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出台,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医院也就遭遇了很多的问题。”
黄力抱怨说,国家有关部门的各种
检查很到位,对医院的处罚也很及时;但另一方面国家或地方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却不那么到位。就拿公费医疗来说,公费医疗结算一般都有拖欠,少则半年,多则两年后才到帐,而且如遇预算超支,超额部分将由各医院分摊。尽管拖欠的结算款最终还是会还上,但对于医院来说,旧账刚结完,新账又产生,因此医院为公医垫钱成了常态。
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环境,在黄力看来,还应该将医生转变为自由执业群体,如果能这样,将是对现在
医改很大的补充。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一个医生要从事医疗执业活动,就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中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下执业。医生的这两个证,有明显的地域限制,这在法律上有漏洞。”黄力举例说,比如有一次某大学在异地的分校区发生大量人员
腹泻现象,该大学的附属医院为了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从
广州学院本部派医生参与治疗,将事态控制住,但是当地相关部门却认为该做法是“非法行医”。
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一名医生在非规定的执业区域内偶遇需要救治的病人,如果他去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去抢救病人,但在法律上他则成为了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这听起来很荒谬。
在黄力看来,医生不能自由流动还引发了其他问题。比如,国家很早就提出要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而为什么民营医院仍步履艰难,关键问题之一是医疗人才无法流动。以广州东莞为例,那里有些设备精良的民营医院,但只能聘到内地二、三流的医生,一流的医生不敢流动。医生不敢流动的原因之一是,如果医生离开了现有的职位,那他同时也失去了附属在这个职位上的一切学术地位,例如职称、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地位,没人相信民营医院里能有博导或专业学会的主任委员。“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使三级医院纵向整合,将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医院不堪重负,小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又严重闲置的问题,形成对我国基础医疗的补充,减少社会的浪费。”黄力说。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