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由政府直接主导,并出资与企业合股运作的非赢利性医院———清河医院,正在海淀清河地区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前建成开诊。
现状
部分居民区医院匮乏
清河地区覆盖毛纺城居民区、回龙观居民区、西三旗居民区、小营环岛周边等居民区,毗邻上地高科技经济园区,加上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新建小区,估计常住居民近百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隶属于军队、大学、部委、基层卫生局等不同财政来源体系,难以流动,导致大医院聚集的海淀区内,仍有部分居民区多年来医院匮乏,群众“看病难”。
目前,位于海淀区清河镇二街72号的清河医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家公立二级医院,仅有40多张床位和百余医疗人员,周边居民看病求诊,多数要到数十公里外的北医三院或安贞医院。
探索
计划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针对区域医疗资源“贫”“富”失衡的现状,2005年,作为全国首次探索医院管办分离的试点,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成立,并致力于寻找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改革途径。海淀区公共委常务副主任于小千解释说,公立医院改革,希望找到一条路,既能吸纳社会资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又要保证改革后的医院,多数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保障普通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卫生需求。
“现在,我们计划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改制后新的清河医院,能够主要承担起为周边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于小千介绍,新清河医院的建设投资中,政府资本占10%,企业资本占90%;不过,由于已定位非盈利性医院,新清河医院运行中的各种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主导。
■ 新闻链接
清河医院将提供公益性医疗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新的清河医院采取股份制企业化运作模式,不享受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政策,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
于小千介绍,清河医院采取股份制企业化运作模式,不享受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政策;医务人员实行聘用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遵循政府对非盈利性医疗服务的指导定价,为清河地区居民提供平价的、公益性的医疗,以及由政府埋单的公共卫生服务。
据了解,在建的新清河医院东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至京昌高速路,北临原清河大队大棚,南至永泰庄北路。明年建成开诊后,清河医院将是一个三级甲等规模的综合医院,设计床位超过600张。
(责任编辑:张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