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昨天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特别提到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更让百姓对医改充满期待。陈竺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上述表态的,这也是“医改报告”首次高规格出现在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据陈竺透露,到2010年在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药品价格将“降低”
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医疗机构纷纷以提高药价为手段,来维持自身运作和发展。
陈竺昨天称,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他透露,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
记者就此采访中国政法大学卓小勤教授,他表示,如何解决“以药补医”是医改的核心问题。现有的药品加成机制、医院过于依赖药品收入,使得医院进贵药、医生开贵药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
陈竺也同时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普通老百姓难免会担心,药价降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涨了,是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老百姓的整个医疗支出会不会仍然很高?
卓小勤对此表示,倘若单纯地调高或者降低某种医疗费用,确实可能出现民众担心的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医院的合理补偿机制,实现财政补贴、药品产购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
基本医疗“政府主导”
此前征集医改方案时,究竟由“政府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曾经出现过激烈争论。
陈竺昨天则明确,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陈竺表示,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政府投入将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公共卫生机构继续“公益”
值得注意的是,陈竺在报告中强调,公共卫生机构要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中国社科院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就此称,67%的医疗费用由患者来承担,这是极不合理的。
陈竺还透露:“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院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大医院要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等。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