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中国慢病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中,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现在大家已经明确了在慢病管理当中需要信息化,但是对于在一线慢病管理中,出现哪些问题还没有及时有效的掌握,在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上面,普遍是管理层来提出意见,发表看法,虽然在管理层面了解的更多,但是更具体的,问题的关键所在,还不是很了解。
现在的慢病信息化管理,需求是广泛的,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这两方面还没有打造好彼此了解的平台。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搞信息技术的企业,如果把我们的需求提供给企业,企业用自身的技术变成一种可能的信息化手段,应该可行的。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到底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企业没有明确的了解,即使得到部分信息,生产出这样一件产品,那件产品在基层,基层人员是否有效的使用,是否对于慢病管理有帮助,这是最难的。
供需双方需要定期了解彼此的需求,慢病管理信息化发展是件长远的事情,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妥善解决。既然大家认识到慢病的重要性,同时又有政策的配合,那我们应该从寻找问题开始,到底现在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使得慢病管理信息化没有良好的发展,是供应方有难处,还是基层具体管工作的同志有难处,我们应该对具体各方面需求有基本的了解和评估。
基层从管理的角度,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水平,我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我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帮助我能够进行管理。管理层面也会很清楚,我通过这个,哪些人做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我也很清楚,通过这样的服务,每个人都做到心里明白,这样的话从管理的角度就比较容易了,从提升管理效果的角度也会比较容易。这是一个模式,实践中也是很好用的模式。好的模式要在实践中推广。现在在社区中遇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信息化解决的,所以慢病管理走信息化道路是可行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老龄化很严重,如何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是子女关心的。他们选择将一个感性器放在冰箱上,如果老人开冰箱的次数变少了,这个信息就会自动发出信息给他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会第一时间检查老人身体是否出现那些状况。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数据。现在国内慢病管理有很多的技术,但是并没有准确了解基层的需求在哪,如果能够把基层的需求弄清楚,到运营商那,他们都可以拿出你需要的信息。
但不是说我的需求很清楚了,运营商就能拿出技术,我肯定这事就成了,还不行,因为中间还有很多环节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大家既然认为这是个方向是正确的,我想就应该多几次讨论,一点点的就像剥葱头一样的,剥到核心的东西,一层一层的解决,这个事情就有点希望,最终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将好的例子拿到需要的地区和运营商,通过合作的模式,去试一试,如果试的好,可以更广泛的推广。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