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医闹”事件每天都在医院上演。近日,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2000—2010十年间,共有11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为什么现在医患双方倒打得不可开交呢?”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的话值得人们深思。
每年1万多医生被殴打
翻开今年医患冲突的大事记,医生遇害的噩耗接二连三传来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发生一起惨烈血案,43岁的女医生徐文被一名患者连刺17刀,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纠集数十人持械闯进医院。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8月16日,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名男子因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持菜刀冲入诊室,致医生一死一伤。5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一患者家属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一名医生下肢被打残……
医生们不得不采取自卫措施:有医院设立“委屈奖”安抚医护人员,奖金为500元,用来奖励那些忍受委屈的医护人员;有医院为大牌专家配备了贴身保镖;有的医生护士甚至戴着头盔上班。还有人总结称,目前医患双方冲突最集中的科室是:儿科、产科和急诊科。医患纠纷内科少于外科,中医院少于西医院。
日前,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发布了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据称,这份指南综合了2000多名医生会员的意见,制订得非常细致,医院、医生需要注意的情况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罗列了32条具体措施。比如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如应对时间充裕及时脱掉白服、混在现场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注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眼镜碎片造成二次伤害;发生暴力事件后,医院宣传人员应保存好现场照片、伤痕照片和监控视频,及时寻找目击者做笔录等。
从专业上讲,医生可能比患者更有发言权。但在安全方面,他们或许比某些患者更弱势。不久前,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48.51%的被调查医师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一名医生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篇博客:“和很多同行一样,我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对每一个生命都示以应有的尊重。但这个糟糕的6月里,炽热的心却遭遇了飞雪般的冰冷,恐怖的医闹一次次地血溅白衣。无比偏激地指责着医生的人们,你们真的了解医疗这个行业吗?你们真的了解医生这个群体吗?”在患者看来,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同时是医患矛盾极端化的表现。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表示:“看病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一个心病。这些个案虽然极端,但也反映出现在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水深火热已到了不得不改善的时候。”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从“缝肛门”到“八毛门”,医患关系近年来越来越趋于紧张。这主要是由于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诉求不同,彼此之间缺乏共情、互信所造成的。如果能够增进沟通,也许“缝肛门”这样的事件就能少一些。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