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鼠疫》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疫病迫使居民同病相怜唇齿相依,同时却割断了他们传统的联系,使每个人重新陷入孤独境地,因而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这场发生在半个世纪前阿尔巴尼亚小镇阿赫兰的虚拟疫情传递的群体焦虑感,在今天读来仍然能激发出些许的感同身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走进医院的担忧,让互联网医疗这种存在了多年的低频需求在人们的封城以及居家隔离生活中骤然变得高频起来。生活轨道偏离往往会带来新习惯的建立,或许在疫情结束之后,人们会逐渐习惯于把一部分线下的医疗需求转移到线上,享受由互联网医疗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等要求,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有序落地。
无独有偶,2月28日,成都市医保局联合企业探索医保个账网上支付,医联旗下的成都高新海尔森互联网医院(以下简称“医联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也在成都地区正式打通在线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为当地居民提供“线上问诊购药,居家医保支付”的全流程互联网医疗服务。
成都市民在医联互联网医院上看病买药通过医保卡支付,就可实现线上看病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该功能的上线及打通,对于疫情期间的成都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成都市民可以“看病不出门,问诊不排队,线上可购药,支付可医保”,既降低了外出去医院看病遭遇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大大节约了市民们因在医院排队挂号、问诊续方购药所花费的时间。
具体来说,成都市民可通过关注“医联健康”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的“慢病用药”按钮,进入成都市民医保就诊专属通道。市民不但可以用医保卡自行购买一些OTC(非处方药),慢病患者还可以向医生在线咨询沟通,由医生为其开具电子处方,支付时可直接用医保卡里的个人账户进行支付,然后便可以在家坐等药品直送上门。可以说以前成都市民跑趟医院需要花3个小时看病的过程,在医联互联网医院上3分钟就可以完成,看病购药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医保政策明晰 催生互联网复诊为多地首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
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家《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并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和有关指标。
根据国家《指导意见》,设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应属于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准许以“互联网+”方式开展、临床路径清晰、技术规范明确的服务;二是应面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三是服务过程应以互联网等媒介远程完成;四是服务应可以实现线下相同项目的功能;五是服务应对诊断、治疗疾病具有实质性效果。不得以变换表述方式、拆分服务内涵、增加非医疗步骤等方式或名义增设项目。
此外,国家《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保支付等的制定原则,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行以省为主,国家、省和市三级管理。
按照三级管理要求,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规范立项原则、项目名称、服务内涵、计价单元、计价说明、编码规则等;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和本地区实际,设立适用本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地市级医疗保障部门受理收费立项申请,符合准入条件的,提交省级医疗保障部门集中审核决策;
截至发稿,宁夏、山东、河南、广东、四川、陕西、天津等省级医保部门已经制定发布了国家《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福建、四川、辽宁、广西、山西(征求意见)则明确了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和试行价格。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项目纷纷出现在各地明确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中。
2019年12月12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完善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实施意见》。就在此前一天,四川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四川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称,根据《实施意见》和相关文件规定,四川省医保局开展了定价程序和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论证程序,制定了四川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试行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第一批项目包括: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病理会诊、远程胎心监测4个项目,明确了项目内涵、计价单位、计价说明和医保支付政策。首批项目自2020年1月15日起试行2年,试行期满,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在评估服务效果和成本收入等情况的基础上公布正式价格。
其中,《通知》明确,“互联网复诊”的项目内涵是指,医疗机构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由满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直接向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在线询问病史、获取患者主诉,查看检查、检验等医疗信息,记录病情,提供合理合规的诊疗建议,如提供治疗方案或开具处方等。
疫情期间,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四川、广东、宁夏等多个省市临时将在线问诊,复诊续方项目纳入医保支付。通过对全国及各地的政策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医保部门都在不断为改善就医成本效率和就医体验做着新技术、新模式上的尝试,这也给予了互联网医疗行业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医联成都”模式首次实现常见病、慢病复诊患者全覆盖
此次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医联互联网医院打通成都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实现了常见病以及慢病复诊患者的全覆盖。市民不仅可以在医联互联网医院上进行常见病的一个问诊用药,慢病患者更可以在医联互联网医院上获得完善系统的慢病管理服务,与医生进行在线沟通,在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用医保个账来对所需药品进行直接结算,为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表示,“医联互联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方针,通过先进的互联网医疗技术手段,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在线复诊、续方、购药,药品配送到家等一体化医疗服务。目前由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当中,市民们还是应当减少外出的次数,做好居家隔离防护,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健康。医联互联网医院上有来自全国各地各大医院的医生,能够全天候在线坐诊,为市民提供问诊购药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同时成都市民还能通过刷医保卡内的个账支付,直接在线购药享受送药到家的服务,这对成都市民来说是非常便捷和安全的。”
而据动脉网整理公开资料发现,除“医联互联网医院”之外,四川省在疫情期间还有两项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支付的举措。
2020年1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通知宣布已开通互联网医院“门特专区”,成都市门特在华西医院定点治疗,且治疗方案在有效期内的续方患者,针对特定病种采取线上记账,顺丰配送至登记地址的方式,配送范围以大成都地区为限,配送时效48小时。不过,华西医院同时要求,门特患者治疗方案到期后,需到院办理结算手续。
2月2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开通并正式上线省本级门特患者“线上问诊、开处方、坐家里等药”服务。根据规定,四川省本级参保的门诊特殊疾病患者,在一个自然年度内选定四川省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后,通过省医院互联网医院“省保门特网络续方”发生的门特处方费用,可通过下载使用“四川医保”APP直接完成医保结算。
门特,即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指国家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规定的,在参保人员患病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需长期在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根据四川省医保局规定,门特疾病分为两类35种,包括糖尿病、高血压(II III)、结核病、慢性肿瘤等。此外,医保对门特患者实行三定管理,定医疗机构、定就诊科室、定诊疗项目和药品范围。
“此次医联互联网医院作为在四川地区首家打通个账医保在线支付的线上医疗机构,是医联对互联网在线医保支付的一次探索和推进,这可以看做是互联网医疗机构在医保在线支付中的‘医联成都’模式,是值得互联网医疗行业去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有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民生问题一直是各地政府非常重视的,疫情期间,作为成都新经济企业代表之一的医联,其旗下的实体医院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打通在线医保个账支付功能,也是政府与企业联合起来的一次积极的探索,为成都市民打造一个“居家问诊购药,线上医保支付”这样一个安全便捷的就医通道,成都市医保局也将联合企业继续探索及完善医保在线支付,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民生便利。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取得互联网医疗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共有近180家,其中39%由互联网医疗平台主导,33%由公立医院主导,28%由单病种专科、医生集团等其他类型主体主导,这些互联网医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疫情期间人们“不见面”的医疗需求,也不断得到公众的认知和认可。随着医保体系越来越多诊疗项目与互联网医院实现对接,落地“三医联动”,互联网医疗在全流程健康管理中或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资料:
武汉等10多个城市紧急开通在线问诊医保,互联网医疗最大瓶颈在疫情期间纷纷打通
https://vcbeat.top/NjM2OWQxNWEyZWM2ZDkzZTY3OTBiNGZkMWNkODQwYzI=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