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医师协会就颁布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明确医师应处理好与患者、同行、社会及企业的关系,共列出40条准则。其中一条准则提出:医师应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以悲悯之心给予患者恰当的关怀与照顾;不因任何因素影响自己的职业行为,拒绝参与或支持违背人道主义的行为。
而在某媒体的报道中,称医师协会此举为医师划出了道德底线。
所谓道德底线是指道德的最基本规范,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然而医生作为掌控人体生命,支配患者疾病进展的一个职业,恰恰是最需要道德规范约束的群体。
从上文列出的准则中可以看到,所谓尊重、悲悯之心、对患者的关怀与照顾本是医生职业的职责,而如今将这些本该是自我道德约束层面的准则,却被纳入准则规范,还大张旗鼓进行公布。这种行为其实与赞扬官员清廉、夸环卫工人地扫得干净等现象性质相同,也就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众所周知,每个医学生在进入医学院后都会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言中就要求“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
早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对职业道德做了规范,而今日我们的医师职业道德准则,也不过与希波克拉底誓言相类似。笔者认为,对于一个需要高度自律、高度道德需求的行业,道德准则却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需求,不仅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缺乏,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医生的道德期望有多低。
私以为,道德准则的制定宜高不宜低,高标准、严要求,奖惩并施,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后半段所说的,“如果我能严格遵守上面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光荣;如果我违背誓言,天地鬼神一起将我雷击致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