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08年1900亿、2010年4000亿”,这无疑是一组让人极感振奋和欣慰的医改投入数字。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样的医改基本目标,之所以没有实现,原因在于:“医疗投入严重不足”。
据《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在2005年8659.9亿的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内卫生支出仅为1552.5亿,占总费用的17.9%,个人卫生支出则高达4521亿,占到总费用的52.2%(而在1980年,上述两项对应的比例数字分别为:36.2%和21.2%)。显然,如果4000亿的医改投入能真正落实,那么上述卫生费用支出结构,必将得到扭转,而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有望逐步成为现实。
要让这样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大幅提高且明确承诺的医改投入,仅仅是第一步,而后续需要深入细化、明确的事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给予进一步的期待。比如,期待4000亿巨额医改投入的具体分配能否更加明确,究竟多少补“供方”,多少补“需方”,以及“补”的标准依据各是什么?
我们知道,在此前新医改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医改投入究竟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一直是各方争议的一个焦点。据悉,目前方案采纳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对供方、需方同时补贴。那么,这种情况下,补“供方”和补“需方”各自的比例是多少,具体补多少,补到什么程度,显然是下一步医改绕不开的关键性细节。
更进一步看,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要保证这种“补”,都能尽可能“补”到实处——切实转化为看病不再贵不再难的民生福祉,相关的配套和制度完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比如,补“需方”之后,医保资金的安全管理问题,医保账户跨地区的流通、衔接问题,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监控、约束问题;再如补“供方”之后,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问题——如何在“补”的同时实现管办分离,并使前者能有效监督和保证后者的公益性;医疗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问题——如何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促进民办医院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一个健康有序的医疗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等等。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甘肃医改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