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
上述刘姓委员表示,食品药品监督应该保持监督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反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的渊源,分分合合之中,也可理解食品药品监督在独立性上一直是加强的趋势。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药政管理局脱离卫生部,与原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正式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入卫生部后,将剥离食品、药品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制度建立和综合管理协调的职能,改为承担具体的许可和监督职能,其中包括:食品卫生许可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及药品质量监管等。
今后,卫生部更侧重药品的标准修订和法规建设。并入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主要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的执法监督。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上述刘姓委员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入卫生部管辖,而卫生部本身又是食品、药品的操作管理机构。如此合并,则食品、药品将形成操作、评价体系集于一身的情况,卫生部既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的操作管理,又担负对这个操作体系的评价管理。
“以后管得怎么样,谁来监督?”一位政协委员说。
有政协委员在讨论中表示,在建立新的“大卫生部”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监管体系的建立,使监督、评价职能保持一定的独立地位,以便对医疗改革制度做出科学的评价。
如何与国际接轨
目前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实行“分段管理体系”:农业部管食品生产,主要负责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生产管理;质量监督局负责生产环节的安全卫生监督;工商总局负责流通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我前段时间去美国出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人就问我,他们该和我们哪个部门对接。”徐小兰委员在发言中指出,FDA目前正在和质量监督局建立一套合作体系,如今卫生部又介入食品安全管理,国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何与国外对接是个问题。
上述刘姓委员指出,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部分职能可以优先考虑跟质量监督局或农业部等部门合并。
因为今后国内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标准需要和国际接轨,质量监督局作为国内主要和FDA接轨的部门,其食品安全监督职能应该逐步扩大。最终达到借助一个部门,改变食品安全分段管理的现状,这也符合国务院行政体制改革中“避免多头管理”的改革精神。
政协委员张继勋指出,政府机构改革应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时间长了,会加大行政成本。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