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路、牛顿路、居里路……走进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整洁、安静的气息和科学的庄严肃穆一起扑面而来。这个成立于2001年,拥有210多家中外知名制药企业,数十家国家级医药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全球性研发中心的“中国药谷”,经过7年的摸索,目前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研发创新——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人才培育——产业服务”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然而,作为国内最具希望的药品研发基地,其发展轨迹不仅具有示范作用,同时也肩负着走中国特色医药产业之路的重任。
聚焦张江“药谷”
张江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独特的身份。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1996年8月2日,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共建“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并将该基地设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为形成张江药谷药品研发的集聚效应,“药谷”聚集了30多家国家级的生物医药研发、教育机构和跨国公司全球性研发中心,其中包括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上海摩根-谈生命科学中心,以及美国礼来、瑞士罗氏、诺华、和记黄埔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性研发中心。与此同时,通过邀请首席科学家参与、邀请科技顾问担任智囊、邀请学科带头人入园、吸引海外归国留学生到园区创业等途径,张江“药谷”荟萃了500多名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
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的汇集,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在张江渐成气候。粗略统计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超过10个,处于实验室阶段的20多个,还有一批已获专利的化合物。三合生物公司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的“赛米司酮片剂”抗早孕新药,是为数不多的化学类一类新药,已在30多个国家申报发明专利;微创医疗器械公司研制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打破了进口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此外,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任务;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在转基因乳腺生物反应器以及克隆山羊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浩说,当初谁也没有料到这片不到3平方公里的土地会成为全球一流的科研“黄金区”,作为一家管理公司,张江一期取得的成绩让他们非常欣慰,目前开发的生物医药基地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建设与招商任务。二期已建成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21幢专业孵化楼,另有9幢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孵化楼在建,并建有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基地,配备孵化单元与公共实验室。
(责任编辑:杨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礼来中国副总裁邢军:专利药的“专利悬崖”也许不会真出现。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