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除了和礼来一样寄厚望于生物技术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发展诊断技术,并将此视为其区别于其他制药公司的战略核心。罗氏在诊断研究方面的投入每年超过5亿美元,2008年2月,罗氏又以38亿瑞士法郎收购了美国组织诊断方面的领头公司Ventana。
诊断是罗氏两大事业部之一。该事业部承担双重角色。一是为诊断市场开发新型医疗诊断设备,2008年罗氏诊断事业部销售额达到了97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10%。其另一大任务是支持制药事业部,为后者提供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如协助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以加快重要药物的开发。罗氏之所以能在肿瘤药物开发方面获得巨大成功,诊断技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加强诊断与制药的合作,在罗氏德国研究中心,罗氏特地将肿瘤诊断和制药安排同在一幢大楼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结合,使罗氏绕过了困扰其他许多制药公司的研发苦境。
个性化医疗革命的鼓手
阿尔卑斯山巅风光旎,通往山巅的道路却崎岖险阻。尽管有不少人看好罗氏,但在通往制药业之巅的道路上,罗氏同样也会遇到不少挑战。
不论是肿瘤药还是基因技术,罗氏都面临着恶战的考验。以肿瘤药为例,礼来同样虎视眈眈。2008年,礼来以65亿美元收购了ImClone公司。这是礼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礼来因此获得了爱必妥(Erbitux)销售收入的29%。更重要的是,礼来还将ImClone正在开发的诸多肿瘤药收入囊中,包括替代爱必妥的IMC-11F8,用于治疗乳腺癌、皮肤癌、肾癌和肝癌的IMC-1121B等。所有这些都已经或即将进入第三阶段。
不过,罗氏的战略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它几乎倾其全力发展个性化医疗,包括药品和相关诊断设备。罗氏不仅是个性化医疗的积极呐喊者,也是第一个收获者。它也因此站到了制药业革命的最前列。
目前,西医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因人而治。罗氏公司董事长弗朗兹·休莫(Franz Humer)就指出,约一半患者服用了毫不起作用的药,一些患者还为此承受了严重的副作用。所谓个性化医疗是指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罗氏堪称个性化医疗的鼓手。它是最先认识到个性化医疗潜力的公司之一,并把个性化医疗作为其创新战略的基石。在它看来,个性化医疗是多赢之举:对于患者,个性化药物能使患者获得更好和更可预测的治疗结果,提高其生命质量,降低副作用,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及附带成本;对罗氏而言,它不仅能够提高药品开发的成功率,而且可以更快地渗入市场;而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将因此而大大减轻。
个性化医疗的关键之一在于诊断,特别是基因诊断。利用基因诊断能确定哪些患者最有可能从某种治疗中受益,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并尽早终止那些可能无效或有害的药。为了发展个性化医疗,罗氏正在积极寻找更合适的药物靶标以及在临床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使医生有朝一日能够更紧密地根据病人的需求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预测哪些病人能从中受益,哪些不能。
在诊断技术方面,经过多年发展,罗氏已形成独特优势。收购美国Ventana公司后,罗氏在个性化医疗方面将迈开大步。Ventana在组织诊断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能够检测细胞结构以确定某种药物对癌症患者或传染疾病患者是否起作用。罗氏CEO舍维林·舒旺(Severin Schwan)不久前表示,Ventana公司在罗氏发展个性化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有分析师指出,罗氏与Ventana的结合将引爆一场医药革命。
不论这场革命是否真的到来,罗氏的收获却是实实在在的。基因泰克公司与Ventana公司联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个性化肿瘤药——赫赛汀。这种药能够摧毁有HER2基因的癌细胞,而且只对有HER2基因的患者有效。Ventana开发的检测技术能够检测乳腺组织标本中的HER2基因,这种基因是否存在及数量多少决定着患者使用赫赛汀的有效性。2007年,该药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41亿美元,增长了25%。
独立的个性、独到的眼光、独特的研发,在经过多年的力量暗蓄之后,罗氏期待着那惊艳的最后一跃。
(责任编辑:杨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