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我国藏药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和市场品牌

2008-09-22 09:3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日前,由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藏医药研究院、西藏奇正藏药股份公司、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等36个会员单位发起组成的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产业发展协会在拉萨成立。此举对于进一步推动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强做大藏药产业意义重大。<br>

  有业内专家曾坦言,尽管近年来我国藏药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其整体发展过程来看,仍存在生产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以及缺乏品牌优势、缺乏规模优势、缺乏市场优势以及缺乏生产优势的“三低四缺”问题,不利于其区域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产业实力有待提高

  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藏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主编张宝琛教授介绍,PADMA公司(瑞士)是欧美惟一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藏药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PADMA28使用了超过20种药材,1977年进入瑞士处方药物标准。多年来,该公司进行过许多关于PADMA28的药理药效方面的研究。PADMA公司的销售对象是在欧美主流市场,其年销售额达1亿多欧元。在跨国公司中PADMA虽属小字辈儿,但其销售额却等于中国所有藏药企业销售额的总和。“同样是搞藏药,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张宝琛表示。

  针对国内各藏区藏药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藏医药的生存状态,也是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的一个缩影。如果一个行业经过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发展,还没有出现龙头企业,那么该行业即使不能说是失败的,至少也是问题很多。如我国家电行业有海尔,IT行业有联想,而医药行业(包括藏医药)一个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都没有。

  在藏药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藏药产品的品牌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尽管在该领域已逐渐形成晶珠、金诃和奇正、诺迪康等藏药品牌,但这些品牌在市场的认同度仍有待提升。

  政府搭台整合市场

  我国另一个藏医药大省青海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当地藏药龙头企业和市场品牌。青海省有关部门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关于青海省中藏药营销(团销)整合汇报》的调研报告,省政府于2007年5月23日为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由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整合青海省中藏药营销(团售)工作,是整合青海省中藏药产业的第一步。”

  该省副省长骆玉林表示:“省政府期望由晶珠藏药、金诃藏药牵头,实施藏药营销整合,为开拓中藏药大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该省有关部门介绍,之所以选择晶珠藏药公司牵头,是由于该公司实力较强,提出的《营销整合具体实施方案》操作性强。晶珠藏药是青海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中藏药企业,具有遍布全国各地的传统销售网络,营销优势明显。

  为让省内工商、经委等相关部门对参与此事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发函,要求省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落实省中藏药营销整合项目贷款融资。

  专家指出,对藏药产业而言,应该在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基础上,把大医药、大市场、大流通作为发展目标,培育藏医药龙头企业,以大带小,逐步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品牌和龙头企业是藏医药产业跨上新台阶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事实上,企业市场地位由产品、品牌、渠道三大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些规模较小的传统藏药生产企业深知市场对优质藏药的期待,但苦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产品市场无法拓展。

  青海帝玛尔药业和格拉丹东药业的有关人士表示,过去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竞争力不强,企业各自为政,在家门口相互“争食吃”。进行营销整合能帮助企业扩大销路,以几十甚至上百种优质民族药同时进驻终端,减少终端费用、缩短回款期,有利于企业发展,再冠以中国驰名商标“晶珠”的品牌,很容易赢取终端药店和消费者的信任。

  张宝琛把藏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动力,归结于“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认同度。”他认为,由于藏医药文化背景的特殊性,政府、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宣传营造有利于其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摒弃门派之见谋求共赢。与此同时,企业要把加强市场开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利用代理、联营及网络等一系列现代营销手段,提高藏药市场占有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则表示,搞市场经济应破除传统观念,竞争对手之间,假如我竞争不过你,就应主动被兼并或积极联合,以形成合力。因为企业的共同目标是开拓市场,要在市场结构中寻找适合藏药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晶珠藏药公司董事长李访瑞表示,晶珠藏药公司牵头实施青海中藏药营销整合工作,有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藏药,这不但有利于藏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晶珠藏药集团自身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理由相信,通过实施青海中藏药营销整合,藏医药龙头企业和市场知名品牌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藏药产业必将获得健康发展。

  在企业运营上,目前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生产线开工不足,新建或改建的符合GMP要求的生产线处于停产闲置状态并非个别。甚至有一些企业接到订单不做生产准备,通过买进卖出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在产品开发上,由于企业迫切需要将投入的固定资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回报,加工粗浅、盲目增产、产品大量积压的恶性循环也在一些地方出现。例如,对一些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蜂拥而上,结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有多家企业上马生产同一种饮片,造成市场供需失衡,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还催生了“家门口竞争”的怪现象。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数据是,在已经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大多数经营状况并未因此有明显改观。目前全国70%左右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处在亏损或亏损的边缘,大约有50多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在此一轮GMP认证中,大部分企业未通过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优胜劣汰”。从企业认证不积极到认证通过后的经营困难所反映的实质是中药饮片行业当前所面临的整体性困难:一方面是产业标准体系和管理规则尚未建立之前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不得不承受近年来中医药日渐式微和国家扶持政策缺失的后遗效应,这些并不因为通过GMP与否而境遇各异。从这个层面上考量,7成企业未通过认证当是产业艰难现状的折射,而不是产业效率提高的注解。

  从企业认证不积极到认证通过后的经营困难所反映的实质是中药饮片行业当前所面临的整体性困难:一方面是产业标准体系和管理规则尚未建立之前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不得不承受近年来中医药日渐式微和国家扶持政策缺失的后遗效应,这些并不因为通过GMP与否而境遇各异。从这个层面上考量,7成企业未通过认证当是产业艰难现状的折射,而不是产业效率提高的注解。

(责任编辑:张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