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做强黔药需要找到“金钥匙”

2008-07-06 21:5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事实。我省相当一批以苗药为主,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黔药”品牌,被省外上百家企业以改剂、仿制手段,频频改头换面上市。
  这是一个声音。6月上旬,省内30多家药企就此聚会商讨对策。一些药企负责人痛心疾首感言:“若不及时加以遏制,将影响到贵州民族药业生死存亡。”

  在“黔药”近年高速崛起的进程中,省外企业大肆对“黔药”改剂、仿制的现象,无疑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但“黔药”的发展,是靠马上将改剂、仿制现象“扫荡”得干干净净,还是深入分析“黔药”存在的主要障碍而着手破题,不得不让我们细细思索。

  换而言之,让“黔药”真正叫响全国,甚而挺进广阔的国际市场,当前究竟最应做的是什么?

  改剂、仿制的确对“黔药”形成了冲击,但省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也谈到,近年来,不仅是我省,在全国其他省份同样有对于已获国家专利授权的药品进行大量改剂、仿制现象出现。其原因除利益驱使外,在药品的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争议解决机制未能有效衔接的法律缺位。

  这无疑向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是改头换面不仅出现在“黔药”,如“云药”、“川药”、“蒙药”同样也面临这一现象;二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法律尚存空白。有关的法律、政策固然可以调整、健全,但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反观自身,我们更必须看到的是,“黔药”尽管近年来异军突起,但除了不多的几个叫得响的牌子外,绝大多数仍默默无闻。作为一个整体的“集团军”,“黔药”在市场上并未形成清晰鲜明的品牌形象。

  目前,“黔药”处于以传统初级产品为主的低水平状态仍未能根本改变。在贵州药业中占大多数的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在近年来斥巨资完成GMP改造后已无力推进新产品开发,但大多又宁当“一分钱”老板,不愿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

  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尽管“黔山无闲草,处处皆灵药”,但由于“黔药”大多为“古方”和“验方”,要系统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并非轻松之举。产品储备不足,后劲乏力的情况困扰着不少贵州药企。

  由此观之,一方面规模小、数量多、重复多,另一方面科技含量低、产能低、管理水平低、知名品牌少,这些制约“黔药”的问题如不能得到尽快解决,“黔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征程艰难。

  中国有句俗语:“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外省企业对“黔药”进行改剂、仿制,毕竟是步我们后尘,画虎不成反类犬,主动权终究还是握在我们手中的。而“黔药”如何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全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靠质量靠技术做大做强,或许更值得我们谋划布局,立即行动。

  找准了发展中的问题,下决心克难攻坚,“黔药”腾飞自然可期,“黔药”真正成为叫响的品牌必将成为现实。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朱伟力副主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