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会有限
在日本制药
行业,一些公司所拥有的开发技术和现金流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这些制药公司正在全力推进海外收购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产品研发线,规避日本医药销售不确定的前景。不过,虽然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股市低迷,被收购方却依然坚守着高昂的出售价格。
从表面上看,日本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似乎对国内制药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根据美国中情局(CIA)出版的《世界各国概况》,日本总人口中三分之一以上年龄超过65岁,日本人的预期寿命名列全世界第3位,为82岁。但这些积极的人口因素并没有给日本制药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相反,日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抑制医疗保健费用的上涨,并且努力寻找新办法削减开支。根据预测,到2025年,日本医疗费用将从2005年的33万亿日元增加到56万亿日元。随着日本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激增,政府对医疗保健领域的关注只会有增无减。目前削减成本的措施包括:降低
药品价格,增加仿制药的销售比例,向跨国制药公司开放日本医药市场等等。
今年年初,日本药企Shionogi公司向投资者发出警告说,随着日本从4月份开始实施全国性的医疗
保险价格修正,日本处方药市场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调价行动将使整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平均下降5.2%。为此,Shionogi和日本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不得不寻找途径,一方面解决目前严峻的微观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应对许多药物不久之后将失去专利保护这一现实。日本制药公司无疑都看准了并购行动所带来的好处。
触角伸向海外
高盛公司负责并购事务的主管Yoshihiko Yano表示,推动日本制药公司实施海外并购行动的因素有:日本国内的发展机会相对有限;日本公司现金流雄厚,并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收购准备;日本企业一直都在推行国际化战略。
瑞银集团并购主管Steven Thomas认为,日本大型医疗保健公司已经认真制定了它们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它们的产品品种,扩大全球影响力,获取有希望的研发产品和经销渠道。在这些公司看来,通过战略并购活动有望加速这些计划的实施步伐,因此,一旦有吸引力的目标进入视线,它们就会全力出击。
目前的市场形势也许会让一些很好的收购机会稍纵即逝,这种情况合情合理,毕竟金融危机已经制约了许多买主抬高债务水平的能力,尤其是那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过去几年来,这些投资基金对如此之多的并购交易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许多收购目标的股票价格近来已经有了大幅度下跌。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目前的交易市场应该是买方市场。不过,买主们仍然不得不付出较高的收购价格,原因也许在于被收购者充分意识到了它们对“日本
求婚者”所具有的价值。
高价生存法则
一位
专家表示,日本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对外收购机会,这是因为它们缺乏其他发展机会。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一种高价生存法则,而不是积极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日本制药公司之所以能够承受高价收购行动,部分原因在于,与疲软的美元相比,日元尚显强势。另外一大推动力则是它们“手中有粮”,日本大型制药公司都拥有大把的现金。从债务融资来看,它们也很容易接近日本银行,而日本银行有着充足的资金,它们也热衷于支撑自己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获得评估权和确保完成收购交易的资金也许是一项并购行动最显而易见的组成部分,不过,这只是发起收购行动的第一步。
高盛公司的Yoshihiko Yano表示,并购后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差异在跨境并购过程中显得非常复杂,并且常常是难以掌控的。
瑞银集团的Steven Thomas认为,长期以来,日本大型制药公司在许可交易上与海外合作伙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制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会在美国或欧洲呆上多年。不过,要让收购行动取得成功,日本制药公司还应该千方百计留住那些对收购行动至关重要的工作人员,比如,有远见的管理团队、研发部门、
科研人员、营销人员等。除此之外,在美国开展收购行动的日本制药公司还必须有效地利用收购目标的经销网络,以提高销售收入。
如果注意到了所有这些细节和因素,有理由相信日本制药公司能够在收购行动中获得成功,并且取得预期的收购效果。这种示范效应还可能扩展到日本国内面临类似挑战的其他行业。如果制药行业的并购经验确实可以被其他行业复制,将会导致日本全国掀起一股对外收购的风潮。
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并购活动的黄金时期,而这正是日本银行家们一直期盼着的。
链接
并购样本逐个析
案例一:
卫材收购美国MGI Pharma
去年年底,日本卫材公司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明尼苏达州的一家生物制药企业MGI Pharma公司,以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随着卫材公司的主打产品、用来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Aricept将于2010年失去专利保护,卫材对新产品的追求可谓如饥似渴。2007年,在卫材57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Aricept大约占据了37%的份额。
这次收购行动给卫材带来了MGI Pharma公司的抗癌产品,由此增强了卫材的
肿瘤学经营业务。这项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建立在卫材于2007年年初实施的一项小型收购行动的基础之上,当时,这家日本药企以3.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Morphotek公司。
卫材对MGI Pharma公司的收购价格要比该公司最后一天的股票收盘价高23%。
案例二:
武田收购美国Millennium制药公司
仅仅在3个月之后,武田制药公司以8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在纳斯达克交易的Millennium制药公司。武田是一家有着200多年经营历史的日本公司,其正面临着一半左右的药物即将失去专利保护的困境。武田正计划让位于马萨诸塞州的Millennium公司成为其抗癌领域的核心。Millennium公司的重要产品Velcade在治疗浆细胞
癌症病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的市场表现一直超出分析人士的预期。通过这次收购,武田还获得了Millennium公司正在开发的用于肿瘤和炎症的研发产品。
武田开出的每股25美元的收购价格比这项交易宣布之前Millennium公司最后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高出了50%以上,比Millennium公司在12个月内的最低股价高出了157%。
案例三:
Daiichi Sankyo购买印度兰伯西公司多数股权
出于经营业绩发展的需要,日本第一制药三共株式会社(Daiichi Sankyo)将收购的目标转向了印度。今年6月,第一制药三共株式会社购买了印度最大制药企业兰伯西公司的多数股权。为此公司付出了34亿~46亿美元的代价,这笔交易使兰伯西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了85亿美元。
由于市场对仿制药需求的上升,兰伯西公司在提供给分析人士的投资建议中表示,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增长约18%,利润增幅高达25%,这些数据显然对第一制药三共株式会社极具吸引力。第一制药三共株式会社已经表示,它将把一些
研究、开发和生产业务从日本转移到低成本的印度去。
双方商定的每股16.34美元的收购价格比交易宣布前最后一天兰伯西公司的股价高出31.4%,比兰伯西公司在12个月内的最低股价高出了146%。
案例四:
Shionogi收购美国Sciele制药公司
今年9月份,Shionogi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美国乔治亚州的Sciele制药公司。Sciele公司的经营重点在于
心血管、女性健康和
儿科等,其拥有770名全职销售人员和丰富的专利研发产品,这些都有助于Shionogi公司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Shionogi公司还表示,Sciele有助于自己的产品在美国获批上市。
Shionogi公司给出的每股31美元的收购价格比Sciele被收购之前最后一天的收盘价高出61%,比Sciele在12个月内的最低股价高出了84%。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