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平时市场就处于紧缺状态的品种,如生物制品和人血白蛋白等,本身就不在储备范围之内,如果突发特大灾害,一时间调拨肯定存在困难,对此,上海医药股份副总经理郭俊煜建议,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对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的管理制定配套政策,既能保证其安全性,又能保证突发事件时供应得上。
其次,对于承担储备职能的商业公司而言,储备目录内的品种和数量按要求必须占到总库存量的相当比例。但是,医药商业公司也承担日常的药品市场终端的供应,如何能保证储备部分与日常供应市场部分有所区别,且又不会造成储备药品的浪费?
在去年抗震救灾中,上海医药尽了最大努力,第一时间几乎将灾区所有的急需品种调集完毕,既包括国家药品储备目录内的品种,也包括目录以外的品种。郭俊煜认为,重大灾害发生的几率很小,承担医药储备职能的企业平时的品种管理、信息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的维护等很关键。
“对于目录内品种,要求在国家下调拨令的时刻第一时间拿得出、量可见。”郭俊煜强调。
搭建应急体系提上日程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科伦药业凭借1万多个品种的强大库存量以及覆盖全省的药品配送网,成功地把药品送进各个灾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伦实业董事长刘革新在今年的“两会”上提议建立“本土化”应急药品保障点。
刘革新认为,要有序、高效地应对地震、洪水、疫情等突发事件,应当在每个省份重点培育1~2家具有全省覆盖能力的大型医药企业,以强有力的药品储备和物流平台做支撑,在特殊情况下承担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任务。
刘革新还指出,储备的应急药品很可能“备而不用”,因此要建立全国联网的弹性调整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确因长期不使用而过期的药品,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督销毁,同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而一个完善的药品应急体系,除了最为核心的药品保障部分,还应该囊括更多。
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承担者中国药学会,在今年2月召开了课题组第一次的专家研讨会,提出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有两个关键节点:
一是应该由国家、政府层面来主导和承担,国家统一规划和区域合作相结合;二是科学合理的药品应急机制内容,即包括资金储备、药品储备、技术储备、信息储备等在内的完善的储备目录,确立明确的实施主体,完善的公民应急教育机制和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充分吸收野战部队的应急体系经验,对相关企业的补偿机制。
据了解,课题将进行“五项调研”:调研分析我国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现状;调研分析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突发事件中的药品应急供应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调研分析我军战时药品保障方案和体系;调研分析国外应急药品供应体系的得失;调研分析我国当前科技、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对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应急药品保障平台、应急药品法律法规体系平台、应急药品数据信息平台、应急指挥管理平台的建设建议,并计划今年8月完成课题最终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
一年随风飘散,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这恰恰就是去年汶川那场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之后,国人得出的宝贵启示录之一——一个好的药品应急机制,为抢救生命提供有力保障,能将灾难的损害降至最低。眼下,为机制的完善,中国的努力清晰可见,包括疫苗研发和药品应急储备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战就是鲜活的印证。
(责任编辑:秦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