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为强劲竞争对手
我国扑热息痛的出口以亚洲、非洲及欧美市场为主,2008年对以上三大地区的出口占扑热息痛出口总量的80%以上,出口增幅为18.24%,9月份以后出口下滑明显,各企业出口订单下降40%以上。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到全球经济,客户需求减少,除大的跨国公司仍在正常进货外,其余的客户都在观望。
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是我国扑热息痛的主要贸易伙伴,2008年对以上三国的出口量占扑热息痛出口总量的63.39 %。去年8~10月,我国扑热息痛对印度的环比出口数量均呈50%以上的下滑,10月份对印度出口量仅为17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奥运前货俏价扬预期的影响,客户集中走货,库存仍待消耗,奥运后,金融危机影响加重,卢比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造成需求减少。
对氨基苯酚是生产扑热息痛的原料。近年来,印度一直从我国大量进口对氨基苯酚,不仅造成我国对氨基苯酚货源紧张,而且使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的原料配套能力逐年下降。同时,印度还利用其注册和技术优势,从我国进口扑热息痛,经过深加工后再销往国际市场。印度该产业发展迅速,在扑热息痛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医保商会的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我国如不采取有力措施,长此以往,扑热息痛行业的整体效益必将大幅下滑。
利润下滑,行业竞争激烈
据医保商会掌握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扑热息痛产能达6.2万吨,截至2008年12月,全国经营扑热息痛的出口企业超过100家,其中,以安丘鲁安药业有限公司出口量最大。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工艺落后,产能过剩,产品档次普遍较低,难以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在无法开拓新的市场和没有优势产品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靠低价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相互之间竞争激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扑热息痛行业的竞争实力:
第一,强化环保意识,逐步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污染严重的企业,降低产能,提高扑热息痛的生产质量和效益,由价格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的竞争,促进产业供需平衡发展。
第二,充分利用我国扑热息痛的原料药优势,加大对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化解低端产品的竞争压力,提高我国扑热息痛产品的出口效益。
第三,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仍然严峻的形势下,建议有关部门调低对氨基苯酚的出口退税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